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4部分

手,他這個丞相自然是不大滿意的。不敢公開反對朱大國王的決定。但是暗地裡面卻是不大配合滙豐行的工作。而兩江三省的衙門也都是一票留用人員在管著,都像算盤珠子一樣不撥不動地混日子。誰也不會主動配合滙豐行行事,而根據左宗棠得到的報告,滙豐行也沒有要求兩江官衙出面向不服從的錢莊東主施壓。

難道朱大王動用了錦衣衛的人馬?

“左相,你不懂金融,自然不會明白滙豐銀行的強大了。”朱濟世瞧著這個一頭霧水的湘湖大佬,只是輕輕地笑了一下。“控金融,靠得是一個‘控’字,用不著拿刀劍嚇唬人的。而滙豐銀行早就控制了兩江的金融,同業結算。拆借,國際國內匯兌,直到鑄幣發鈔,都是滙豐行在做,在掌控。

只要孤王一句話就能讓任何一家錢莊無法進行同業結算。沒有辦法拆入資金,沒有辦法做國內國際的匯兌業務。甚至孤王還能讓滙豐行在《大公報》上釋出風險提示公告,給那些不聽話的錢莊扣上個資本不足,破產可能極大的帽子。”

這個“風險提示公告”可不是鬧著玩的!那些把銀子存進錢莊的儲戶,最關心的不就是資金安全?由身為大明中央銀行的滙豐行出面造謠。誰不是寧信其有?

“兩江錢業既然已經為我所用,那麼下一步該整頓那一行呢?”左宗棠淡淡地問道。朱濟世的大政方針他是知道的,兩江是必須要牢牢掌控在手的。而梳理兩江地盤的入手點,不在土地,而在工商。

“左相,你覺得誰該是下一個目標呢?”朱濟世眯眼看著左宗棠,笑吟吟地反問。眼下的大明實行的畢竟還是內閣制,軍隊、特務還有中央銀行這三個事關命脈的部門當然不能交給內閣。但是其餘方面,還是要讓內閣多多發揮作用的。要不然這內閣制就要流於形式了。

左宗棠捋了下鬍鬚,思索了好一陣子,眉頭漸漸擰了起來,似乎在權衡著什麼,過了好一陣子才說道“臣下以為,下一步該整治鹽、漕兩業。”

“唔,是要整治一下鹽漕兩業了。”朱濟世微微點了下頭。

此時兩江的經濟非常發達,和廣東不同,兩江的經濟並非外向型的,而是內外並重。為外貿服務的主要是茶葉、絲業和陶瓷業。其中陶瓷業已經衰弱,其產品不是歐洲骨瓷的對手。而茶、絲兩業則依賴於長期經營外貿的十三行,兩江本地的茶商、絲商(主要是湖商)雖然也有些實力,但是茶、絲兩業非常依賴資本,因為茶商、絲商必須要墊出大量資金用於收購茶農、絲農手中的茶葉和生絲。所以茶、絲兩業非常依賴錢業的貸款,現在朱濟世控制了兩江錢業,進而推動茶、絲兩業的產業整合,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朱濟世原先的打算,就是整合茶、絲兩業。

至於內貿,則是鹽、布、米三業最為發達。其中兩江的紡織業是當時中國最為發達的,兩江所產的布匹行銷南北十餘省,唯一可以與之抗衡的就是佛山紡織業。不過自朱明控制廣東後,全力推動佛山紡織業的升級,由十三行所投資建設的機器織布廠自光復元年以來,就紛紛開工建設。眼下雖然還未大量建成投產,但是衝擊兩江布業也是早晚之事。因而推動兩江紡織業的升級和整合,同樣是當務之急。

而鹽業主要集中在江北地區,著名的兩淮鹽商的大本營就在江北名城揚州。在道光年間,滿清每年的鹽稅都在1200萬兩以上,其中一半出自兩淮鹽業。而且公開所得的鹽稅,不過是滿清從鹽業所得收益的部分。每遇國家有重大軍事行動,或大災大賑,或河防工需,鹽商都要捐輸鉅款。另外,皇帝還直接“投資”鹽業,分潤鉅額利潤。

鹽商對滿清朝廷的付出,自然換取了極大的恩遇,獲得世襲壟斷權,劃分地盤,長獲厚利。因而兩淮鹽商和滿清朝廷的關係也是如膠似漆,如揚州鹽商之首的曹家就號稱“五世一品”,曹文埴、曹振鏞更有父子宰相之稱,其中曹振鏞更是潘世恩、林則徐的座師,曹家的權勢之顯赫,絕非十三行行首伍家可比。

不過兩淮鹽商勢力雖大,但卻也無力控制整個鹽業,由於暴利的存在,私鹽買賣從來就沒有斷絕的時候兒。兩淮地區的“鹽幫”勢力同樣不容小覷,而為了對付鹽幫,兩淮鹽商又豢養了大批鹽丁,同鹽幫勢力爭鬥不止,兩者在蘇北地方上儼然就是兩個龐然大物。

可是現在,兩江已然變天。雖然新來的朱明政權暫時沒有取消兩淮鹽商的壟斷權,但是誰都知道,這不過是權宜之計。

而在鹽商、鹽幫之外,兩江地盤上還有第三個龐然大物——漕幫!漕幫是後世青幫的前身。雖然也是江湖幫會,但是政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