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萬。這筆錢朝廷完全拿得出來,而且比用兵要節約多了。”
朱濟世微微點頭,吩咐道“翁同龢,記下來,今後凡封臣自治之領,除非出兵助戰,否則無論何種情況皆不可得到朝廷之資助。”
翁同龢忙拿出紙筆記錄下朱濟世的話,他知道這番話是下達給內閣的諭旨!
“自治之領就應該凡事靠自己,如果要得到朝廷之助力就只能入華!”朱濟世又道,“入華之後,朝廷當酌情補助地方以發展教育,促進經濟。不過必須依照大明義務教育之相關規範,推行和漢地一致之教育,需以漢字和南京官話為唯一合法語言文字。
入華之後,該地方戶籍登記將不再註明民族,居民之姓氏也需要遵從漢地習俗,採用中華之姓氏……這些都要在庫裡臺大會上和蒙古諸部之長言明!朕拿出漢地百姓的民脂民膏來幫助北地之蒙人,所求的就是促進其種族永遠融於中華!”(未完待續)
第1231章 先有天可汗,後有大中華
承德避暑山莊,勤政殿。
1864年7月6日。盛大的朝會場面今兒又一次在這座偽清皇帝避暑和會見蒙古、西藏頭領的避暑山莊內上演了。前來朝拜的人和偽清那個時候一樣,都是西藏的活佛和漠北、漠南、漠西等蒙古諸部的頭領。只是規模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宏大,因為我們的大明天子兼騰格里汗大概是幾百年來第一個統一蒙古的蒙古大汗,雖然他不是真正的蒙古人。現在臣服於朱濟世的蒙古部落合計有433個,遍佈大半個大明帝國、哈薩克汗國還有東西伯利亞公司轄區。總人口根據蒙藏事務部的記錄,多達453萬!受封的王公貴族更以數千計,這次被召集到承德的都是伯爵以上的顯貴還有擁有活佛頭銜的喇嘛,足足有一千五百四十二人。現在除了地位最高的五大郡王和四大活佛,全都在這兒等候朱濟世的接見呢。
這麼多人,小小的勤政殿是擠不下的,大部分人都在大殿外面的廣場上站著。從高處俯瞰,一片紅彤彤的,不是紅色的大明官服就是喇嘛教的紅色僧袍。大明皇帝現在還沒有來,不過大殿裡面還有大殿外面的蒙古貴族還有大喇嘛,卻沒有一個敢出聲喧譁的。全都老老實實在七月份的日頭低下曬著,哪怕一腦袋的汗,也只能偷偷拿手絹擦一下,可沒有人敢找個涼爽之處歇息一下。就怕惹得大明天子不高興,一道聖旨下來奪了爵位和性命。
這一次庫裡臺大會的氣氛,可是很有一些異常啊!大會召開之前。不好的風聲已經吹出來了。天可汗要混同諸族為一。要廢除蒙古名號。今後不再有蒙古人只有中華人了!這還不算,天可汗還打算在蒙古諸部的地盤上推行入華之策。還要將遊牧各部都改為定居畜牧,凡是不願意入華的部落一律分配貧瘠之地,令其自生自滅!凡是願意入華的就給水草豐美之地。
至於要反抗的,那就等著被天可汗的大軍剿滅,到時候天可汗就要騎他們的駿馬,睡他們的美貌妻妾了!以現在蒙古諸部的武力,就是加在一塊兒再乘以二也打不過明軍的草原軍團。所以沒有一個蒙古部族領袖有這個膽氣兒去頂撞一下天可汗的。不過總有些人不大願意就此交出部族百姓然後去南京北京當一介富家之翁。現在他們就只盼著五大郡王和四大活佛能夠出來為他們說幾句話了……
“……朕的意思就是些,既然爾等都拿朕和成吉思汗比較,那麼朕就要做一件成吉思汗曾經做過的偉業,創造一個民族。成吉思汗之前,世間並沒有蒙古人,那個時候草原之上百族並列,乞顏部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沒有成吉思汗力壓群雄,一統草原,締造蒙古之族,豈會有後來蒙古帝國之興盛?如今。朕的帝國已經比昔日的蒙古帝國更加遼闊強大,朕之功業也遠非成吉思汗可比。就只差混同諸夏為一。締造一個大中華之族了。”
正在承德避暑山莊煙雨樓中說話的自然是大明皇帝朱濟世了。世間有不少民族其實就是因為一二個偉人所創立,蒙古族就是由成吉思汗所創。所謂先有成吉思汗後有蒙古族就是指這個。現在朱濟世想要循其先例,混同諸夏創造出中華民族,也沒有什麼不行的。反正如今的東亞各族,大多沒有很強的民族意識,融合起來也不太費勁兒。實際上,民族意識這個東西,就是人為宣傳灌輸的結果。民族這個東西,是可以人為透過宣傳教育以及一定的利益安排製造出來的。後世的某黨可以製造出一大堆金花,現在的朱皇帝當然可以照次辦法制造出一個大中華民族了。
而要製造出中華民族,當然首先尋找一個民族認同和意識形態的主幹……比如語言、文字、文化、歷史價值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