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歐洲的標準來看,所謂“旗人”和被他們統治的“漢人”,完全合乎一個民族的標準。因為兩者的語言、文化、宗教(不包括太平天國)幾乎一樣,長相的差距也小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兩者完全可以融合成一個民族,人為製造出來的“旗漢之別”,完全屬於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
解決了“旗漢合一”之後,巴夏禮認為清王朝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強中央集權,儘快收回地方督撫手中過大的兵權、財權,以免造成國家分裂,而被朱明各個擊破。將兵權、財權收歸中央後。才能進行全面的新政改革。重點還是經濟和軍事。
經濟改革的重點則在整理財政。而整理財政的重點則是改革幣制。成立大清銀行。鑄造發行新幣,將目前中國混亂的貨幣體系理順,發行紙幣,緩解財政危機。同時還應該實行開放和自由的貿易政策。以繁榮的貿易促進稅收增長。還要允許民間和洋商在國內開設各種工廠、礦山、銀行,保護私人財產等等。
軍事改革的重點是大辦新軍,不是八旗新軍,而是大清新軍。新軍的各種制度全都模仿歐式軍隊,裝備、訓練也完全歐化。聘請英國、俄國軍官進行訓練,幫助作戰。
外交改革的路子是模仿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部,同列強和周遭國家展開“平等交往”。具體的策略則是“聯英、聯俄、和明”。要求清國在英俄之間保持平衡而友好的政策,由大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共同保證大清帝國的領土完整不受侵犯。當然前提是同朱明議和,實現南北分治。兩國以秦嶺、淮河為界。
……
啪的一聲。耆英將白斯文翻譯整理出來的《巴夏禮建議書》扔到了桌子上面。建議書的內容,在白天的談判中,已經由巴夏禮親口對他講過了。
“恩銘啊,這個叫巴夏禮的洋鬼子倒是真心在替咱們大清謀劃啊!可惜,可惜啊……”
“介公。可惜什麼?”白斯文其實知道答案,可還是問了一句。
“可惜來得太遲啦!”耆英苦笑著說,“如果這個《巴夏禮建議書》能早來兩年,不,哪怕是一年,朱濟世和洪楊也不會有今日的聲勢。”
白斯文苦苦一笑,附和著點點頭。可是心裡卻想,大清朝如果不是到了今天這一步,誰肯採納《巴夏禮建議書》上的建議?特別是“旗漢合一”,別說是兩年之前,就是現在,又能得到幾個旗人的支援?或者河南一戰敗北後,倖存的旗人才會很不甘心地想到這一條。可到時候,大清朝還有活路嗎?
“還不遲,現在還來得及。”白斯文吸了口氣,勉強笑道“俄羅斯已經站到咱們一邊了,英吉利也支援咱們……朱濟世在南方蹦達一下就罷了,真要來北方,英俄兩個列強也不能答應。現在的對手就是一個粵匪了……怡和洋行的馬地臣先生帶來六船軍火,他想用這些換天津城外海河邊上的六萬畝地,建立一個租界。我看可以答應他們,有了這些軍火,八旗新軍就能有一半人配上洋槍。再加上曾國藩帶來的三萬洋槍隊,咱們在河南就有二十三萬可戰之兵了。粵匪雖然號稱百萬,但能戰著不過三十萬,其中洋槍隊最多有五萬,我看是能打敗他們的。”
耆英點了點頭,又拿起桌子上的《巴夏禮建議書》,顛來倒去似看非看的,最後苦笑一聲“恩銘,這份建議書就由我帶去給皇上看吧……你暫時不要去見皇上,押著怡和洋行的軍火去豐臺大營交給傅方吧。滙豐銀行的事情,你總歸是有過錯的,我和穆相會在皇上面前替你說話,給你個軍前效力的處分,和傅方他們一起去河南吧。打完這仗,你的洋務幫辦大臣還是有的。”
“學生多謝介公了。”白斯文輕輕吐了口氣,一個軍前效力的處分真心不算重啊!要是皇上能點頭就是天幸了。
……
“軍前效力?白斯文會打仗?他去開封管什麼用?效什麼力?還是讓他跑趟遠路吧。”
道光皇帝聽了耆英和穆彰阿的建議,擺擺手笑著說道。
“皇上的意思是讓他去……新疆?”耆英試探著道。
“還是太近了。”
還太近?
“去烏里雅蘇臺?”穆彰阿道。
“烏里雅蘇臺不和伊犁差不多?”道光皇帝摸了摸額頭,頓了下道“讓白斯文跑趟羅剎國吧,就當……欽差大臣,駐俄羅斯、英吉利、法蘭西公使。呃,他們洋人是管使臣叫公使的吧?”
“什麼?讓白斯文去西洋當公使?”穆彰阿怔了一下,細細一想,好像滿大清能出國去當公使的也就是白斯文了,換成別的什麼人就是去了西洋連他們的話都聽不懂,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