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非常有效的戰時體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將統治區內的戰爭潛力動員出來,比滿清的部族政治和朱濟世所實行的依靠商人士紳管理社會的體制都更有戰鬥力。
不過,要實行這樣一套體制卻不大容易。現在楊秀清遇到的一個大麻煩,同朱濟世剛開始造反的時候差不多,就是缺乏可靠的幹部!如果後世過來的朱濟世現在看到《天朝田畝制度》的全部內容,恐怕會立即聯想到科學社會主義的土地改革了。兩者的共同之處實在是太多了,可是後者擁有的幹部和人才,卻不是此時的太平天國可比。這個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現在一頭扎進了洛陽的後宮,基本不理朝政。而設想出《天朝田畝制度》的楊秀清本人也是個不識字的礦徒,能夠琢磨出這麼一套東西已經是天才了。這實施推行《天朝田畝制度》的方法,恐怕不是楊秀清可以憑空想象出來的——其實任何一種社會制度,在理論階段可以依靠天才的頭腦進行推論設想,一旦付諸實施,則必須依靠無數實幹之才去不斷實踐,然後再總結經驗進行改良,方可找出真正可行的道路。
因而楊秀清在豫西試水《天朝田畝制度》所遇到的種種難題和阻力,也就絲毫不足為奇了。
第360章速決,渡河北征
“東王,聽說道光妖頭把山西的妖兵都調來河南了,不如由我帶兵入山西去籌糧吧。”
西王蕭朝貴這時提出了分兵搶糧的建議。《天朝田畝制度》推行的並不成功,引起了豫西地方士紳的極力反抗。而太平天國的骨幹又多是來自廣西的客家人,很難同河南地方的貧下中農打成一片,要發展河南地方幹部也不是那麼容易。即使招攬到一些人,也都是原來的強盜賊寇,不可能用他們去經營地方。所以太平天國2年豫西地方的秋糧是肯定徵收不到多少了。而之前在湖廣地區所掠得的糧食,也已經消耗殆盡。現在太平天國聖庫中的存糧,頂多能讓他們的百萬之眾吃上兩三個月。
三軍斷糧的危機,就在眼前!
眼見形勢危急,楊秀清只得中斷給百萬之眾“洗腦”的浩大工程,提前指揮大軍沿黃河發動東征了。
而在太平天國大軍出發之前,大明國王朝廷的使臣就千里迢迢而來,給楊秀清帶來了朱濟世的親筆信。
在信裡面,朱濟世告訴楊秀清,滿清正在歷經財政危機,目前靠發現寶鈔、鑄造大錢引鴆止渴。集結於河南的二十幾萬清軍,隨時都會斷餉。屆時滿清的“老八旗”或許還有鬥志,願意無餉而戰,可是綠營和剛剛抬旗,空有身份沒有得到好處的“新八旗”絕對會失去戰心。
朱濟世的這封信,給太平天國指出了一條取勝的“捷徑”。只要在開封戰場上同滿清對峙,耗乾淨道光口袋裡的最後一個銅板,自然就能大獲全勝了!
可是朱濟世寫這封信的時候,卻不知道太平天國正在遭遇糧食危機。
“只要能奪來糧食,便能和清妖打持久戰,耗個一年半載,道光妖頭窮也窮死了。”韋昌輝也同意朱濟世的建議。
“一年半載?真給朱濟世去做嫁衣?等咱們耗死清妖,他肯定已經梳理好五省地盤,整頓好了軍隊,到時候正好藉著保衛名教的招牌了攻打我們。”
楊秀清自有大局考慮,現在是三國征戰,可不能光考慮滿清,不管朱明。
“如要持久,乾脆揮師西進取了三秦之地,再取隴上川蜀,然後坐觀明清相鬥。”
“那可不成,都已經打到河南了,怎麼都要北上一搏!如何不能取下北京,再西進不遲。”
蕭朝貴搖搖頭道。現在正是太平天國上下心中火熱的時候,北京近在眼前啊!
“東王,現在正是百萬一心,都望著北京城的時候,如果放棄,一定會讓人心離散的。”韋昌輝也如是說道。
“當然不能放棄北京!先入京師者為君啊!”楊秀清呵呵大笑起來,指著城外的黃河堤壩道,“朱濟世同我們約定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我們的天兵會那麼快就打到黃河邊上吧?”
他忽然提起嗓子,大聲道“傳令三軍,休整三日,備齊半個月的行糧,三日後渡河北征!”
“渡河北征?”蕭朝貴和韋昌輝同時驚呼起來,“不管開封的二十幾萬清妖了?”
楊秀清冷哼一聲“我才不會去啃僧妖頭的硬寨呢,讓僧妖頭帶兵追來就是!”
……
河南,開封城北直到黃河岸邊現在出現了一條長壕和一道長長的土牆。土牆之後,則是清軍的連營,平原之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營帳旗幟。在最東面還有一道長達二十華里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