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了。
這一頓的伙食相當不錯,白麵饃饃夾肉,而且管飽!有煙癮的還獲准公開吸個過癮。不過全軍上下卻沒有一日展出笑顏,全都愁眉苦臉,還有人一邊哭一邊把白麵饃饃往嘴裡塞。因為所有人都以為,這頓饃饃就是他們的最後一餐了。
一票綠營的武官也都是哭喪著臉到臨時的中軍大帳來拜見袁甲三的。對手是傳說中逮住清妖官兒就殺頭的粵匪,可不是招降納叛很起勁的朱逆,現在就是想“反正”,也沒有地方收啊!
“袁大人,弟兄們走了一天,都累了,要不……今晚就先歇歇,明天一早再北進如何?”
跟袁甲三討饒的是個上個年紀的綠營總兵官兒,名叫恆裕,是個滿洲正白旗人,山西大同鎮總兵。這到河南來的山西兵就是數他官兒最大,正二品的銜兒,不過在袁甲三這個河南按察使面前還是矮了一截。
袁甲三沉默地望著恆裕,過了半晌才嗯了一聲“歇一晚上?明早再為皇上盡忠?”
“明早……唉,袁大人,您說咱們兩萬不到的綠營兵,怎麼和百萬粵匪打?您可真把我們給害苦了!”恆裕的言語當中全是埋怨。
袁甲三卻沉沉一笑“要不快點吃飯,吃完了連夜行軍,南下!去開封投到惠親王帳下。”
“那……那可是臨陣脫逃啊!”恆裕滿臉都是為難的表情。北上肯定是送死,別說遇上粵匪主力,就是遇上粵匪偏師也沒有一丁點生路。可是南下就能活了?他是綠營官兒,不是練勇的兵頭!只要手裡有兵,天塌下來都沒事兒。更要命的是,他還是旗人!不似那些漢官,實在不行心一橫就附逆投朱濟世,他一個旗人就算去投朱明,多半也是擱置不用!搞不好還會尋個罪名給除了去……
“脫逃就脫逃吧,反正這個過錯也是我的,等到了開封,你就向皇上遞摺子參我就是了。”袁甲三無所謂地聳聳肩,笑著道,“讓弟兄們快點吃,吃完了就走,今晚上誰也別想休息,一定得走出50裡!”(未完待續。)
第380章八旗的血性 一 馬戰
捻軍的馬隊是10月24日中午過後的時候才被大批派出去的。除了張樂行直屬的黃旗捻軍馬隊,其餘的4個旗全部被拆成一個個小營撒了出去。捻軍本來就不是什麼嚴整的武力,如果要集中起來和八旗馬隊打大規模騎兵會戰,未必能佔什麼便宜。可要是拆開來打小規模的戰鬥,他們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因為這些捻軍本來就是橫行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賊寇——當然這是地主階級給他們扣的帽子了,實際上……這些人在長年累月同封建官府和地主階級的鬥爭中,全都練就了一身的武藝和馬術,遠遠比僧格林沁麾下的那些養尊處優的八旗鐵騎要強。
不過那些八旗新軍的騎兵可是不承認這一點的。比洋槍洋炮,他們旗人不拿手也就算了。可要比老祖宗留下的馬上功夫,八旗子弟怕過誰?甭說那些打扮的和莊稼漢差不多的捻匪,就是傳說中的西洋精騎,一樣不是八旗大爺的對手。
所以……兩下的小股馬隊一遭遇,立時就展開廝殺,汲縣、淇縣和滑縣的交界地帶,一時間不知道有多少零星戰鬥同時在上演當中。
這一日下午,在汲縣境內一個叫安都寨的地方,還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騎兵遭遇戰,一方是八旗新軍鑲紅旗的馬隊,大約有五百多人;一方是捻軍藍旗馬隊,也有五百多人,是個小營的建制。
這支八旗的鑲紅旗的馬隊是由京旗子弟組成的,帶隊的是個協領,名叫傅安,和那位頗得僧格林沁信任的傅方是一個老姓的兄弟,都是富察氏。八旗新軍組建前曾經在京旗前鋒營幹過參領,馬上功夫當然是不錯的,能騎在馬上一邊奔跑一邊射箭——這個本事在200年前真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在當下,可是了不得,一個“善騎射”的評語怎麼都能落下。不過他帶著的500人中,能在馬上射幾箭的卻不大多,頂天也就七八十個,餘下的有不到200算是輕壯,再剩下的就是老老少少,只能湊個數。但是這些人畢竟是大清經制之軍,雖然不一定能打,但是在戰場上列出的陣型還是非常整齊的。
領著那個捻軍小營的是捻軍藍旗的一名首領叫李允的,同樣是以“善騎射”聞名捻軍。他帶著的500人都是他的親衛,參加捻軍之前大多都是皖北一帶武力出眾的混混,平日在鄉里也都是橫行霸道的角色,好勇鬥狠,不可一世,自以為是了不得的好漢,不過都被這個李允打服,收為親兵。這麼一支隊伍的戰鬥力自然不容小覷。
不過看到對方嚴整的模樣,李允知道自己的隊伍恐怕遇上硬點子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