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部分

“王上。絕對不能給太平軍洋槍洋炮……不如趁早出兵滅了這個禍患!”鄭洪的語氣異常陰沉。之前他就想讓太平軍和清軍兩敗俱傷。然後找個機會吞了太平軍。可沒想到太平軍居然如此善戰!在城前嶺大敗僧格林沁,這讓鄭洪意識到太平軍是大明未來的嚴重威脅。

可問題是太平天國那麼好消滅?朱濟世皺了皺眉。現在五嶺南北的局面有點亂,根據天地會組織探查到的情況,僧格林沁殘部並沒有退回韶州,而是退往了贛州。郴州、桂陽、宜章、永興等地全部被太平軍攻佔。但是韶州府大部卻仍然被清軍向榮所部佔據,這股清軍現在陷入了明軍和太平軍的合圍當中,看來是無路可逃了。不過明軍和太平軍暫時都沒有進攻向榮的意思,顯然是想讓他成為一個緩衝——明軍需要時間整頓北路軍。太平軍大概也想趁此機會擴充隊伍,等到雙方最後面對面碰頭的時候,太平軍的壯勇之士恐怕都不下十萬了!

十萬太平軍並不是打不敗,可是卻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而且擊敗不等於消滅,太平軍是流動作戰的流寇,並沒有必須保衛的根據地,如果被明軍所敗,頂多一走了之,明軍可沒有功夫滿天下去追逐——就是朱濟世肯去追,滿清也不會讓他的軍隊開進自家地盤吧?

現在的天下。真的是在唱三國演義了!

朱濟世看著左宗棠,左宗棠皺著眉頭。看來一直在苦苦思索對策。“王上,您覺得太平軍得了洋槍洋炮會向哪裡去?”左宗棠自設一問,然後自己回答道“屬下覺得他們還是會一路北上去打京師!而京師又是滿清號令天下的帝都,一旦被太平軍所得,滿清的江山就算失去了大半,各地督臣也就對清廷的效忠也會大打折扣。”

“清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朱濟世淡淡地道。“到時候稱王稱帝著怕不知凡幾吧?”

左宗棠微笑道“自立者有之,歸附我大明者有之,繼續忠於滿清者有之,投靠太平軍者恐怕寥寥無幾。”

朱明和太平天國是不一樣的,前者高舉“中學為本,西學為用”。雖然要實行的是資產階級革命,但對地主階級計程車紳採取的卻是引為己用的政策。而且朱明是華夏正朔,朱元璋是逐韃虜、復漢唐舊制而有天下的,朱濟世又是朱明子孫,還首舉義旗,完全佔據了大義名分,對那幫讀聖賢書的知識分子來說是極有吸引力的。

而太平天國就是一幫造反的農民手裡面沒有大義名分,而且還把西方的上帝、耶穌拿來當成號召,完全拋棄了被華夏士紳奉為至聖先師的孔子。所以他們就算進了北京推翻了滿清,也不會有擁兵據地的滿清舊官僚去向他們效忠,反而會將太平天國視為仇寇。

所以太平天國取北京,對朱濟世的復明大業是極有好處的。

當然,如果他們打不下北京,在河南或直隸的什麼地方被滿清擊敗的話,對朱明同樣有利。因為北京是八旗兵的佈防重點,想要阻擋太平軍進北京,滿清就得拿自己的嫡系八旗子弟出來拼!就算僥倖打贏了,這死傷也肯定小不了……現在太平軍已經學會排隊槍斃的打法,就讓大清的八旗子弟去和這些悍不畏死的狂戰士比排隊槍斃吧!

朱濟世微微點頭,沉吟道“左相言之有理,眼下的確不是和太平軍翻臉的時候,要不然把洪秀全的幾十萬人引來廣東就麻煩了……不過這防人之心還是要存著的。在咱們完成北路軍整頓之前,不要取曲江,就讓向榮當個緩衝吧。”

北路軍整頓的阻力並不大。朱濟世在整軍的同時還丟擲了《大明軍授田制》,規定在復明大業完成之前參加明軍的官兵,都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參軍之時可以得到20畝田,服役滿十年或是犧牲、重傷者,都可以再得到20畝田。當然所有獲得授田的明軍官兵的軍餉,都會相應降低,普通士兵的軍餉將會降低到零,士官軍餉會打對摺,軍官則要每月減少5塊銀元。如此一來,在廣大官兵獲得夢寐以求的土地的同時,明軍的軍費開支也會大幅下降。

另外,對於被裁汰的北路軍官兵,朱濟世也給了別的出路,有些被吸收進了錦衣衛緝事廠去當特務——起碼有士官的待遇,一樣享受《大明軍授田制》;有些則授予一些田宅讓他們回鄉去過安生日子;還有一些年紀較小,而且讀過幾年書的,則被分配去九龍的洋務學堂、廣州新成立的濟世書院分院讀書,將來或許可以成為大明棟樑之材。總之,多少都有一些出路。

不過要將裁汰之後剩下的三萬幾千人變成具有強大戰鬥力的近代陸軍卻不大容易。最大的困難是缺乏軍官,目前明軍當中接受過正規西式軍官訓練的軍人不過600多人,其中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