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給你的建議不是投資珠寶和藝術品,而是成立一個由職業經理人管理的皇室財團。原先的傑森控股其實就是一個類似的財團,可是你到了東方以後又成立了蘭芳行、滙豐行、橡膠行、東北行、電訊行、鐵路行,再加上我的塞古爾行和羅曼的遠東行,在大明皇室的財產中一共出現了8個完全獨立的大型商行。另外,你現在還擁有了大片地產、藝術品和文物,還準備投入巨資建設鐵路和電報,還有4所大學和19所書院,還在日本擁有一座城市。我粗略估計了一下,所有的這些財產總價值肯定已經超過了2億英鎊,但是現在的管理卻有些鬆散。”(未完待續。。)
第616章 財團的責任
其實朱濟世是有意弱化傑森控股公司作用的,因為這家控股公司的總部設在英國,業務重點也在歐洲和新大陸。在朱濟世東來亞洲之後,傑森控股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就落在了丘吉爾家族、德納芙女伯爵、安德魯。瓊斯和布隆施泰因父子手中。雖然到目前為止,公司的運營情況良好,營收和利潤不斷增加,在1850年度淨利潤已經突破了400萬英鎊。但是鞭長莫及的問題始終存在,而且傑森控股的根基在歐洲,其運營無時無刻不受到中英和中法關係的影響。
因而朱濟世在抵達東亞之後,便依託傑森行的資金和人才支援,另起爐灶設立了7個新的洋行,又透過和瑪麗亞。克萊門蒂娜的聯姻,將塞古爾行的一部分股份也納入了大明皇室財產之中。如果算上傑森行和由傑森行控股的南洋行,大明皇室現在一共擁有10大洋行,而不是原先的4大行了。在這10大洋行之中,最賺錢的也不是傑森行,而是東亞地區實際上的中央銀行——滙豐銀行。
按照滙豐行大班斯科佩爾。威廉的名言銀行就是販賣信用的,而擁有發鈔權的滙豐銀行則擁有幾乎無限的零成本信用,所以它理因成為全世界最大和最賺錢的銀行!
在剛剛過去的1850年,即使不計算發鈔收益(這個收益很難計算),滙豐銀行就攫取了超過3500萬銀元的鉅額利潤。而且這家超級銀行還是朱濟世在東亞商業活動的力量源泉,透過其自身和受其控制的立信銀行,總共為朱濟世控制的另外幾家洋行提供了數千萬銀元的融資額度,還為朱濟世的帝國提供了超過1億3千萬銀元的貸款。
此外,滙豐銀行和立信銀行還在過去幾年為在東亞地區開展業務的其他華人商行和西方洋行,提供了超過4億銀元的貸款融資,還壟斷了東亞各國間以及東亞和歐美之間資金匯兌結算業務。
正是由於以滙豐銀行將國內和南洋的一大批銀行、錢莊、當鋪等金融機構串聯成了一個體系,才讓龐大的民間財富從沉澱狀態中逐漸甦醒,可以集中社會資本聚於工業化。實在是將現代金融的魔力發揮到了極致。至於後遺症嘛。比如什麼金融壟斷啊,什麼不良貸款啊,將來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一棵搖錢樹就是剛剛從蘭芳行中分離出來的南洋橡膠股份公司,無論是生膠還是棕櫚油。都是這個時代重要的工業原料。特別是橡膠,可是和煤炭、鋼鐵、石油並列的世界四大工業原料。而南洋橡膠股份公司所擁有的橡膠園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進入割膠期的橡膠園,產品根本就供不應求,利潤空間極大。在1850年度,南洋橡膠股份公司的淨利潤便突破了1000萬銀元,成為僅次於滙豐行的東亞第二大賺錢公司。
而以重工業為經營重點的蘭芳行卻是個虧損戶,在剝離了南洋橡膠股份公司之後,1850年度蘭芳行出現了120萬元的虧損!主要是仿造的德萊塞擊針槍出現大量不合格產品和蘭芳行鋼鐵主業出現鉅虧造成的。特別是後者,由於貝色麥轉爐和傑森脫磷法(朱濟世提出)的出現,使得蘭芳行在1847年後所投資的所有鋼鐵廠的裝置在一夜間全部過時。所有的坩堝鍊鋼爐全部面臨拆除。大部分的鍊鐵高爐也面臨升級改造,更有一部分使用高硫鐵礦石為原料的鋼鐵廠礦面臨直接關閉的命運——給鐵礦石除硫的難度要大於脫磷,眼下的技術還很難做好。
結果,光是1850年度就需要減記資產130多萬,預計1851年度還需要繼續減記100多萬元的資產。這個重工業的風險還真不是一般的大啊!不過貝色麥已經打了包票,蘭芳行的鋼鐵業務在完成這一次技術改造之後,很快就會成為財源滾滾的搖錢樹,因為使用轉爐法鍊鋼的成本比傳統的坩堝法低了90%以上,鋼將從一種昂貴的金屬一下跌落到比生鐵貴不了多少的地步。
除了蘭芳行在虧損之外,新成立的大明鐵路公司、大明電報電訊公司、東北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