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萬人的傷亡,根本填不下這個要塞。雖然明軍已經制定了攻略馬來亞的計劃,但是新加坡要塞暫時還不會動。
因而,大明海陸軍現在都贊成在印度冒一下險,如果正能把印度土邦的造反精神煽動起來,或許能讓英國人的陣腳大亂。到時候,無論攻擊澳大利亞還是打新加坡都會容易許多。
“若要弄險,也不能直接潛越那加丘陵,還是要和英人打一場堂堂之陣,先摸清英人的虛實再說。”左宗棠也知道強攻新加坡或是開啟澳大利亞作戰的難度都很大,相對來說還是擾亂印度更容易一些。“另外,靠20000人攻略阿薩姆也不保險,最好出動10萬人以上的大軍,統兵將領也宜用吳長慶這樣的老將。”
“這樣也好,先讓大理王打一下,探探印度軍的虛實再說。”朱濟世思索了一下,點點頭同意了左宗棠的建議。(未完待續。。)
第1384章 六成把握
朱國衛所在的位置依然是最前線,並沒有聽從父親的命令返回阿瓦去坐鎮。
他是在3月1日接到西南方面軍要求他擊破當面之敵的命令。哦,這個命令不是給他的,而是給剛剛帶領一個20000人的支隊從瑞保一路風塵僕僕趕來的第18山地軍軍長吳長慶的。兩方面合兵之後,已經有了40000大軍,不過古靈廟北面的印度軍也得到了增援,總兵力也不下於40000人。
而那位被朱國衛甩在阿瓦王城的大理陸軍總司令劉永福卻沒有趕到古靈廟,他已經被上下緬甸各處的混亂局面絆住了。安南人的亂軍還穿著明軍的灰色軍服到處破壞。
這些安南人都是完全絕望的亡國之民了,在他們的老家,大明的南北交州省,現在幾乎已經沒有自認為是安南人的民眾了。那個小小的安南公爵自治領,也在1874年安南公潘清簡死後初成為大明皇帝的直轄領土——這是潘清簡本人的遺願,因為經過十餘年極度貧困的折磨,自治領內的安南人不斷離開,到1874年時所剩餘的人口已經不足15萬。安南這個民族,算是走到了消亡的邊緣。
沒有了民族自然也不能奢望復國,依附英國和緬甸的安南流亡者的軍隊現在已經淪為了英人的僱傭軍。只是為錢賣命,巴不得能有個飽掠的機會,狠狠撈上一筆好去印度當個富家翁。
所以威爾。海明讓他們偽裝成明軍燒殺搶掠的命令得到了很好的執行。一開始這些人還是在上緬甸作亂,隨著大理軍和明軍的壓迫,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又竄入了下緬甸。一邊殺掠一邊向尚在英人控制下的阿拉幹撤退。而英人在撤離下緬甸的時候同樣沒有少搞破壞。經過這兩方面的燒殺。上下緬甸的社會秩序已經蕩然無存。盜賊橫行。田地荒蕪,稍微安定一些的大中城市裡則擠滿了難民,給接管地盤的大理王國造成了極大的麻煩。不得已之下,劉永福只能坐鎮阿瓦,調兵遣將四處討伐,期望早日恢復秩序。至於上下緬甸的農業生產……可就不是劉永福能想的了,妙香高原上的人們已經苦了幾百年,都眼巴巴望著這些富饒的平原呢!由妙香人組成的大理王國臨時內閣。現在正在籌謀重新分配全國的耕地,這亂子有的好鬧呢!
大理國內的亂局一時半會兒沒個頭,也就意味著大理軍和明軍短期內很難從大理國得到多少補給,同英印軍的戰爭要儘可能的快的結束,早一天殺到阿薩姆的地盤上去,就能早一日因糧於敵。
所以朱國衛和吳長慶會師以後,沒有耽誤片刻,立即就搶先對在古靈廟城北密沙河畔展開的英印軍發動了攻擊。
炮彈在英印軍的防線上炸出一個個炙熱的火球。印度阿三的陣地修得非常馬虎,塹壕挖得很淺,也沒有用木樁加固。塹壕前面也沒有佈置鐵絲網,可能是沒有這玩意吧?塹壕前面只有一條淺淺的壕溝。這樣的工事如果讓北美的胡安大王看到肯定笑掉大牙。不過朱國衛沒有胡安那樣強大的火力,倒不是沒有大炮,而是他身後沒有鐵路網支撐的後勤線,每一發炮彈都要馬拉人扛幾千裡才能送到,真是禁不起浪費。如果不是在古靈廟繳獲了幾千發緬軍75mm炮彈,現在這樣的炮火準備都打不出來。在大炮轟擊的同時,一個營的明軍和一個營的大理軍已經在英印軍陣地前方2000米開外的空曠土地上組成進攻的散兵線了。
“中國人的進攻陣型很不錯,比英軍要強!”
威爾。海明似是自言自語。他是在緬甸戰場全面打響後抵達英帕爾要塞坐鎮的,現在又跟著戈登的部隊上了第一線。不是來指揮的,而是要親眼看看中隊的攻擊力——說起來真是怪可惜的,如果今次朱皇帝採納了朱國衛的建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