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0部分

,沒有天賦的學一輩子也沒用。至於儒家經典,那是哲學思想,懂一點就可以了,要精通了可就是哲學家了。

載復微微一笑,答道“兒臣不會用兵,可以讓傅方跟著。不過兒臣和阿富汗的阿布杜爾。拉赫曼關係不錯,相信對用兵阿富汗是有益的。”

西清太后幽幽地看了載復一眼,“我也知道你和阿布杜爾。拉赫曼要好,我就不攔著你幫兄弟奪回王位了。不過,你可別忘了這次出兵的真正目的地還是印度!要是誤了大明皇帝的大事可就不好了。”

說起這個阿布杜爾。拉赫曼的事情可就複雜了。原來西清和阿富汗的關係並不好——因為西清太后葉蘭兒一開始是裝成信真神教的,可是後來腳跟站穩權力鞏固,就開始露出真面目,又把佛教和儒家給捧起來了。現在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城內已經多出不少佛寺,都是西清王家供奉的,而且還恢復了科舉考試,建立了不少儒家書院。

這樣一來,西清和真神教教派的關係就開始緊張,過去十多年間還發生過七八次衝突,西清境內的真神教領袖也有不少遭到清洗,一些真神教激進分子也採取了極端的對抗措施,還有許多人流亡去了阿富汗依附阿富汗的希爾。阿里汗。

而西清為了報復阿富汗收留西清的流亡者,也在1869年收留了來自阿富汗的希爾。阿里汗的兄弟阿弗扎爾汗和阿弗扎爾汗的兒子阿布杜爾。拉赫曼。這個阿弗扎爾汗也一度問鼎過阿富汗埃米爾的寶座。不過時間不長,僅僅一年多就被人推翻,逃亡到了布哈拉,到現在已經有7年。阿弗扎爾汗已經在一年前去世,只剩下阿布杜爾。拉赫曼。而這個拉赫曼雖然信奉真神教,但卻只是淺信,思想非常開明。對於“現代化”程度較高的西清非常羨慕,也經常找比他小几歲的載復一起騎馬射獵,兩人的關係的確很好。

至於這一次西清的出兵,則是在朱濟世不斷催促下遂行的。目的是擾亂印度西北。可是由於西清一直以來和阿富汗的對立,根本無法向希爾。阿里汗借道——自西清的撒馬爾罕到印度西北的白沙瓦有1000公里以上的山路,任誰也不放心把這條生命線交給敵對勢力控制。所以西清就想要一石二鳥,準備順道把依附西清的阿布杜爾。拉赫曼扶上阿富汗王位,一勞永逸的解決阿富汗問題。(未完待續。。)

第1392章 在雨中

暴雨如織,天際的烏雲當中翻滾的是驚雷閃電,在視線幾乎不及的遠方,還有幾條龍掛,好像瀑布一樣從空中直垂下來。

現在是1876年4月,南亞的雨季終於到來了!

大隊大隊的華軍,就在泥濘的道路中滾滾而前,官兵們都披上了蓑衣,頭戴竹笠,腳蹬草鞋,仍然保持著嚴整的隊形。身為三軍統帥的朱國衛依然在步行前進,走在隊伍的中間,也如兵士們一樣的蓑衣、竹笠、草鞋。

道路兩旁,丟棄的全是東西,大車、武器、米麵、軍裝……還有在泥水當中哭喊哀嚎的傷員,當然是英屬印度軍的傷員!

錫爾赫特戰役已經在四天前結束,在查理。戈登的督促下,屢戰屢敗的英帕爾集團軍竟然堅守了四天三夜,然後趁著夜色逃離前線,這一跑卻立即成了潰逃的局面。除了少數忠於職守的錫克僱傭軍,大部分印度士兵早就失去了鬥志,一遇到華軍追擊,就在黑夜當中四散奔逃,白人軍官根本無力彈壓——實際上選擇夜間撤退是個很大的失誤。如果印度軍是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軍隊,夜間撤退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對於早就處在崩潰邊緣的英帕爾集團軍而言,實戰是再糟糕不過的部署。這個時代的查理。戈登官運雖然亨通,但是實戰經驗卻不足,如果換成威爾。海明親自來帶兵,絕對不至於如此。

不過隨之而來的豪雨,也給華軍的行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孟加拉平原的地形有點像江南水鄉。到處都是河流縱橫。而且又倚著喜馬拉雅山。一到春天又是融雪又是暴雨,洪水氾濫簡直是家常便飯。至於道路,更是變得泥濘不堪——這都是羅伯特。丘吉爾的錯,這位印度總督在任上沒幹別的事情,就是在撈錢,替他自己和替大英帝國撈。什麼造橋,修路,辦學校。在他看來統統都是浪費金錢。

這樣的政策,固然不利於印度的長期發展,甚至不利於英印軍隊在英帕爾要塞的長期防禦——這也是威爾。海明選擇決戰於孟加拉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在英帕爾開戰,華軍固然有漫長的後勤線,印度軍這邊同樣有六百多公里的後勤線,沒有鐵路甚至連好一點的土路都沒有,一到雨季就得在泥水當中運輸輜重了。就像現在突入印度的華軍一樣!

又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