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蒂爾德這次倒是沒有再遷延,十餘日前就任命朱胡安為墨西哥軍總司令兼任南美前線總司令,帶著一個精幹的前敵司令部乘坐墨西哥號戰列艦前往北里約格朗德州的納塔爾,接管了整個南美戰場指揮權了。不過在接管指揮權之後,朱胡安卻命令全線收縮,放棄了不少位於前沿的據點,暫時脫離了和叛軍的接觸。似乎是想先整頓一下部隊,然後再發動進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再次展開行動?
其次開打的俄羅斯方向的“干涉作戰”。這次是羅馬東帝國的大軍親自上陣,出動了20萬人的干涉軍。出兵已經一個多月。因為是干涉軍。自然需要有俄國的合法政府邀請。要不然就不是干涉而是侵略了。
可是讓拿破崙四世感到為難的是,從彼得堡城中逃出來的俄國合法君主亞歷山德拉女皇並沒有前往臨近的芬蘭,而是在她的叔叔亞歷山大大公保護下先去了阿漢格爾斯克,然後走海路去了西伯利亞——這不是擺明了不信任羅馬,寧願去依靠中國嗎?
不過還好,亞歷山大大公在到達阿爾漢格爾斯克後還是發電指示駐羅馬的大使向羅馬帝國提出干涉請求。當然,他不提出羅馬還是要干涉的!同時,這位俄國攝政王還命令留守君士坦丁堡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大公配合羅馬乾涉軍的作戰行動——這座俄羅斯帝國的第二首都並沒有落入民意黨之手。
君士坦丁堡在過去十多年間一直是俄羅斯帝國重點開發的地盤。周圍包括俄屬小亞細亞農村的土地都分配給了來自俄羅斯的移民,也沒有實行農村公社制度。另外,君士坦丁堡因為緊挨著地中海,很容易得到羅馬的援助,沒有發生食品供應嚴重短缺,所以沙皇在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圍還擁有大批的支持者。
在亞歷山德拉女皇的叔祖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大公的配合下,羅馬軍隊倒是很輕易的進入了君士坦丁堡。不過拿破崙四世並沒有見好就收的打算,而是下令羅馬乾涉軍在海軍的配合下長驅直入去佔領克里米亞半島上的軍事要塞塞瓦斯波托爾。
“陛下!捷報!捷報啊!”副官長亞歷山大。瓦萊夫斯基(拿破崙一世的孫子)奔走進來,興奮之色溢於言表,“塞瓦斯波托爾落入我們手中了。駐守在那裡的俄國黑海艦隊宣誓效忠女皇了!這一回通往基輔的大門已經敞開了!”
“哦!太好了!”拿破崙四世霍然而起,進展如此順利。讓他都忍不住喜上眉梢,“現在有多少俄軍站在我們一邊?”
“俄國人的君士坦丁堡集團軍、克里木集團軍、黑海艦隊都已經宣佈效忠女皇了。另外,俄國北冰洋艦隊、俄國西西伯利亞集團軍群、俄國外高加索集團軍也都宣佈效忠女皇!總兵力不下100萬!”
“好!好!!”拿破崙四世不停點頭,顯得極為滿意。
俄羅斯畢竟是人口幾千萬的大國,而且素來有軍事傳統,想要完全靠外力在俄國扶植起一個傀儡政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是現在有了100萬俄軍向亞歷山德拉女皇效忠,這場干涉戰爭就大有希望了。
“現在有多少俄軍表態效忠全俄革命委員會了?”拿破崙四世又關切的問道。
“總數不過十幾萬,連同彼得堡、莫斯科(在彼得堡發生革命後3天也發生了革命)、基輔(在彼得堡發生革命後一個星期落入革命委員會之手)三地的赤衛隊民兵,也僅僅只有三十萬。”
“好!好!好!!”拿破崙四世一聲比一聲高。他終於放下心來,“看來大部分俄軍還保持中立,看來形勢對我們有利。”
軍隊在爆發革命時保持中立或是臨陣倒戈也是這個時代歐洲革命中非常多見的。要是所有的軍隊都服從命令聽指揮,歐洲就不會有革命了。但是革命要想最後取得勝利,通常還是需要大部分軍隊支援的,否則就只有被剿滅的命運。
比如法國的1848年革命就取得了軍隊的支援,因而才順利推翻了奧爾良王朝並且建立了新秩序。不久之前的美國革命同樣取得了大部分美軍的支援,所以英國人才會一敗塗地。在英國革命中,大部分的英軍就選擇了中立,因而英國革命委員會只控制了少數大城市,無法取得全國的統治權,最後一幫社會主義者不得不引入維多利亞女皇的外孫德意志的威廉王子當國王,搞了一個社會主義聯合王國。這樣才得到了大部分英隊的擁護。而俄國的全俄革命委員會現在也面臨著和英國革命者同樣的困難,無法取得大部分俄軍的支援,他們的革命還沒有成功!
亞歷山大。瓦萊夫斯基笑著又道“還得到一個訊息,全俄革命委員會正考慮召開杜馬會議,可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