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現在還小,做主的是她母親還是她叔叔?”
“是兩人共同擔任攝政王,不過大主意肯定是亞歷山大大公在拿。這位大公是什麼心思還不知道,不過既然帶著侄女跑來西西伯利亞,應該是存著割據一方的心思。”
“何以見得?”
“如果他想要恢復沙俄政權,逃亡芬蘭才是上策。芬蘭大公是瑞典國王兼任的,現在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正在想盡辦法巴結羅馬,一定會把他們安然送去巴黎。有了羅馬的支援,亞歷山德拉女皇才有可能復辟。”
“瑪麗亞,你怎麼看?”朱濟世徵求起瑪麗亞。克萊門蒂娜的意見。雖然現在大明朝廷這裡已經不缺歐洲通了,但是總歸比不上瑪麗亞這個歐洲政治的圈內人士。
“羅馬帝國的根子還是法國,而且還是波拿巴家族當政,亞歷山大大公怎麼敢貿然相投?”瑪麗亞頓了下,又道,“另外,亞歷山德拉女皇在秋明是個搶手貨,羅馬和大明都想得到她。要是去了巴黎,可就被拿破崙四世拿捏在手了,連個討價還價的本錢都沒有了。亞歷山德拉女皇的地位當然是有保障的,可是其他俄國貴族就很難說了。”
朱濟世點頭,瑪麗亞的分析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不過道理倒是不錯。去西西伯利亞至少能抓點地盤軍隊,去了羅馬可就是孤兒寡婦任人欺凌了。
“那麼說他們手上還能抓到些軍隊?”朱濟世皺皺眉,“可朕聽說沙俄皇室不得人心,連彼得堡市民和近衛軍都不擁護他們。”
“俄國近衛軍向來靠不住,而且歐洲國家的首都民眾都喜歡鬧事……他們大多是無產者,幾十萬上百萬聚集在一起,如果是太平盛世還好。可要是遇上什麼動盪年月,生活沒有了保障就很容易被人煽動鬧事了。”
瑪麗亞。克萊門蒂娜自己早年就出資贊助過巴黎人民造反,說起這事兒來當然頭頭是道。
“因而歐洲各國王室,大多不會把首都的工人階級當成統治基礎的。在他們看來,地主和農民才是國家穩定的基石。俄國之所以會如此動盪,就是這個基石出了問題……廢除農奴制改革沒有改好,讓俄國缺乏高效的農業和可以充當社會穩定基石的農場主階層。所以在僅僅動員了幾百萬人參軍的情況下,就讓俄國國內供應陷入了緊張,給俄國民意黨提供了起事的良機。
不過俄國各地農民對沙皇政權的支援程度是大不一樣的。在人口集中的黑土地區,土地矛盾尖銳,農村公社大多在民意黨及其盟友的控制當中。而在人多地少的西西伯利亞,土地根本不是問題,因而沙皇在農民中的支援率很高。這可能是亞歷山大大公選擇西西伯利亞為據點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朱濟世皺眉聽完了瑪麗亞的分析,沉默了一會兒,“……看來要把這個亞歷山德拉女皇搞到手也不是那麼容易。那麼我們直接出兵佔領西西伯利亞呢?有可能辦到嗎?”
“西西伯利亞有好幾百萬俄羅斯人,佔領那裡容易,要長久統治卻有難度。”朱國雄搖搖頭,“所以兒臣的想法還是扶植一個西伯利亞王國當緩衝,和西華一起成為大明西方的屏障。”
“這樣……這樣也好。”朱濟世思索了一下,“只是亞歷山大大公能接受嗎?”
朱國雄搖搖頭,“兒臣的想法是先支援亞歷山大大公復國,讓俄羅斯人自己消耗,再叫西華出兩個軍聲援一下。如果能讓亞歷山德拉女皇復國,我們就在西西伯利亞割點地盤。如果不成,亞歷山大大公和亞歷山德拉女皇也就只能依附大明瞭。”(未完待續。。)
第1514章 民意黨服軟了?
巴黎,凡爾賽宮。
羅馬帝國奧古斯都拿破崙四世正在等著前線的訊息。
發了兩年戰爭財的拿破崙四世忽然發現別人的世界大戰已經結束,而羅馬帝國卻陷入烽煙四起的局面裡了。
首先開打的是南美洲,從巴西開始,現在戰火已經遍及了巴西、阿根廷、巴拉圭河烏拉圭。而且戰局居然對羅馬相當不利,在巴西北里約格朗德州加冕為巴西國王的亨利。波拿巴打仗的手藝明顯不能和他二大爺拿破崙一世還有表弟朱胡安相比。在朱胡安大顯身手的時候,他卻在節節敗退,連吃了不少敗仗,帶去巴西的墨西哥外籍軍團損失慘重,只得向馬蒂爾德和拿破崙四世求援。
拿破崙四世當然知道自己的異母兄長不怎麼會打仗,只得一方面調動西班牙軍團和葡萄牙軍團的部隊飄洋過海去支援亨利。波拿巴;一方面催促馬蒂爾德出兵幫亨利。波拿巴解困——實際上就是讓朱胡安趕緊去南美指揮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