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你個亂臣賊子,你憑什麼坐在那裡。”
“董卓,你想造反嗎?”
“龍椅也是你能坐的?”
對於群臣的反應,董卓在坐下前,心中就已經有數了。
他並不做聲,只是冷笑著看著那些罵他的大臣。安之泰然的坐在龍椅上。
群情激奮的大臣中,終於有人忍不住,拔出長劍衝向董卓。
但是才上了兩個臺階,就被董卓貼身的兩個護衛斬殺。
同時門外瞬間衝進來百多名侍衛,虎視眈眈的看著這些大臣。
此時宣德殿中的大臣看著血淋淋倒在地上的兩名大臣,還有殿門口的一群侍衛,聲音漸漸小了下來。
董卓見此,正要開口說話,但群臣中。走出一人,儀表堂堂,氣宇軒昂,併為因為臺階前的屍體以及門外的侍衛而有怯意。
卻是司隸校尉袁紹。
袁紹走到臺階下。屍體前停住,直視董卓道:“你意欲何為,莫非要反?”
董卓大怒。道:“天下事在我,我想如何。誰敢不從,你是不是以為我的寶劍不鋒利。”
說罷。拔出腰間的寶劍,劍尖指著臺階下的兩具屍體。
袁紹面無懼色,同樣拔出長劍橫在身前道:“你的劍鋒利,我的劍就不鋒利嗎?”
董卓正要讓身邊的兩個護衛殺掉袁紹,李儒不知何時已經來到董卓身邊,低聲勸說:“紹乃袁公之子,事未可定,不可妄殺。”
李儒這裡的事,指的卻是董卓今天坐龍椅這件事情。
聽了李儒的話,董卓雖然心中怒氣不減,但也知道,此時並不是殺袁紹的機會。
袁紹可不像臺階下的那兩具屍體,袁家四世三公,可謂是如今大漢王朝的第一家族。
袁紹的高祖袁安是是司徒,曾祖袁敞為司空,祖父袁湯為太尉。父親袁逢為司空,叔父袁隗為太傅。
四世有五人貴為三公,就算是另外一個四世三公的弘農楊家也無法和袁家相比。
袁紹又是袁家長子,殺了袁紹,董卓不知自己能不能擋得住袁家怒火。
雖然現在洛陽城北他控制住,但袁家在北方各州的實力亦不容小視。
袁紹亦知,現在他雖然拔出寶劍,但卻殺不了坐在龍椅上的董卓。
不說董卓本身的實力就不錯,身邊的兩個貼身護衛的實力,更是讓人看不清。
袁紹雖然很想現在就將董卓斬殺,但也知道自己沒有這個實力,見董卓不說話,於是直視董卓,寶劍橫在胸前,一步一步往後退。
退到大門處後,這才轉身離去。
袁紹深知現在洛陽已經無法立足,再待下去會有性命危險,出了皇宮之後,馬上就逃往冀州。
董卓見袁紹持劍離去,臉上陰雲密佈,看著太傅袁隗道:“你侄兒甚是無禮,看在你的面子上,我這次就饒了他,陛下年幼,無法處理朝政,我現在暫時代替陛下,有沒有問題?”
董卓趁著這個機會,就要逼袁隗點頭。如果袁隗以後不阻撓他,他在朝堂上會順利很多。
如今的董卓對於大將軍、太尉、太師的稱呼早已經不滿了,他要取而代之,他要聽別人稱呼他為陛下。
雖然當初本來只是要靈帝的三千後宮,但是藏到了各種滋味後,董卓早已忘記了原本的心。
人的欲。望是很難滿足的,特別對於董卓這樣的人來說,當他得到了一個想要的,他馬上會有另外一個想要的,永無止境。
袁隗不得已只能道:“太師所言甚是。”
美名被袁紹拿了,他只能揹負罵名了。對於袁紹,袁隗也是非常喜愛,不想看到袁紹因此喪命。
袁隗的低頭,讓許多袁氏一方的大臣都閉上了嘴巴。
董卓和獻帝一起坐龍椅上,開始了今天的早朝。
臺階下的兩具屍體已經被拉走,但地上的血跡還是觸目驚心。
下了朝,眾多大臣分成三個陣營離去。
一方是袁隗為首的,因為今天的退讓,想要儘早離去。
一方是親近董卓的,董卓這段時間也不是一點收穫都沒有,還是拉攏了一批大臣。
還有一方自然就是一直堅定反對董卓的。本來袁隗等人也是屬於這裡的。
但是今天,他們顯然是覺得沒有臉面和這些同僚招呼,低著頭最先離開。
袁紹去了冀州的訊息,很快就在玩家群體中傳的沸沸揚揚。
畢竟袁紹這樣的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