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6部分

傷亡。對於守衛長江防線來說,兵力比什麼都重要。如果在南岸的戰鬥中消耗了太多的兵力,對長江防線肯定會產生負面影響。

問題是,陳必時當時立下了死守南京的誓言。

更重要的是,在美臺聯軍攻入南京之後,最高統帥部就下達了這一命令,要求東南軍不惜代價的守住南京。

如果拼光了部隊,那是實力不如人。

如果提前撤退,那就是沒有盡到全力。

陳必時肯定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可是幾萬將士,還有幾十萬平民的生死,比他一個人的榮辱重要得多。

十月七日夜間,陳必時就向劉誠志提交了退守江北的報告。

在退守問題上,劉誠志肯定支援陳必時。客觀的講,東南軍能夠堅持到現在,而且將美軍主力拖住了數個月之久,讓東北軍在京津地區的防禦部署上獲得了足夠的時間,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結果了。守不住南京,不是東南軍沒有盡力,也不是陳必時沒有盡力,而是實力確實不如對手。

這一點,從交戰雙方的傷亡數字上就看得出來。

從東南軍發起戰略反擊開始,在這幾個月內,美軍陣亡官兵超過四萬人,而在此之前的一年中,美軍在南方戰場上的陣亡官兵總數還不到四萬。雖然東南軍的傷亡更加驚人,但是從打擊敵人來看,東南軍已經實現了戰略目的。

如此巨大的傷亡,讓美臺聯軍在佔領了南京之後,也無力北上。

甚至可以說,只要帕特里奇還想著打下北京,打算把美軍主力派往北方戰場,那麼美臺聯軍就無法在佔領南京之後,繼續向長江上游推進,由王虞珉指揮的華中軍有很大的把握守住安徽防線,將敵人擋在兩湖之外。

可以說,東南軍已經盡了全力。

撤退,成為必然選擇。

''

第二十四章 全面撤退

第二十四章全面撤退

因為東南軍從南京撤退,關係到了整個戰略佈局,所以劉誠志無權做出決斷,必須由最高統帥部定奪。

對此進行的討論,從十月七日持續到十日。

雖然在最高統帥部的會議上,管遠山堅決反對東南軍主動退卻,並且為此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南京是長江下游地區的戰略要地,丟掉南京,將使得正條長江防線受到威脅,但是在進行投票表決的時候,大多數高層還是支援了劉誠志的提議,即東南軍繼續堅守南京已經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了。

到最後,管遠山也不得不妥協。

作為妥協結果,那就是東南軍必須堅持到十月二十日之後。

當然,這也不算什麼麻煩事。

要將滯留在長江南岸的數萬東南軍將士與數十萬民兵撤退到長江北岸,肯定需要好幾天的時間。加上美臺聯軍在佔領棲霞區之後,沒有能夠順利突破東南軍設在燕子磯的防線,也就沒能繼續壓縮東南軍的防區,使得東南軍有較為充足的活動空間,也就能夠按部就班的將防禦部隊撤下來。

撤退工作從十日夜間開始,按照陳必時的部署,首先將民兵撤退到長江北岸。

陳必時這麼做,不是為了照顧民兵。南京的民兵,幾乎都是南京市民。從穩定軍心士氣來講,首先將這些人撤走,才能確保北岸的防禦部署不出現漏洞。要知道,這些民兵的親屬全在長江北岸。

作為戰區司令,陳必時沒有立即離開南京。

事實上,當時甚至有人認為,陳必時會留下來,不會隨同部隊一起撤退。

不管怎麼說,陳必時在這個時候做了一名司令官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是留在後面,與將士同甘共苦。

只不過,這種英勇的表現,在其他人看來,卻完全沒有必要。

十一日,劉誠志就給陳必時打了電話,要他跟隨第一批正規軍撤到長江北岸。為了說服陳必時,劉誠志還提出了在長江北岸組織戰略放棄的要求,而作為戰區司令,自然應該把重點放在防禦部署上。

問題是,這並沒說服陳必時。

雖然在第二天,陳必時就讓戰區司令部撤到了長江北岸,但是他仍然留在南岸,親自負責東南軍在外圍防線上的部署工作。

陳必時的這些舉動,讓外界產生了疑問,甚至在東南軍內部也出現了類似的聲音。

在很多東南軍將士看來,陳必時執意留下來,除了鼓舞士氣之外,肯定與東南軍主動放棄南京有關。

要知道,這個時候,管遠山已經是最高領導人了。

在從南京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