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0部分

驗他們的生活啊,全鎮低保戶三千二百多,那些政策上的限制條件,只有工作人員到一線核實,往往低保戶都在最偏遠的村莊山上,一個個都得走訪、深入核實資訊,容易麼?”

齊雪嬌還沒接觸到這麼深:“不是還有村幹部麼?”

耿海燕都比她清楚:“村幹部都是本村人,要麼不得罪人,要麼平時各管各,誰知道誰那些具體資訊,更不用說申請低保的裡面有多少隱瞞資訊了,這麼一說我倒是知道辦事的確實辛苦了。”

石澗仁端著飯碗點頭:“老百姓面對的都是政府,一看那棟樓就是政府,認為都是官老爺,其實具體辦事的工作人員就是個給國家公司打工的上班族,往往都是一個對成千上萬人服務,你說態度不好,擱你一天介紹幾十上百個人填表格,還能保持笑眯眯的,估計都是涵養極高了,工資還只有這麼一丁點,況且這還只是對外工作,對老百姓的工作,真正麻煩的是對內組織協調工作,這才是最煩的,我這算半個掛職的副主任,每天的會議、總結、報告、檢查、考評、考核都在那放著的,上級是想用這些制度來保證基層不要無所事事不要偷懶,但對於我這種主觀積極性比較高的,那就是耽誤我的時間,對不對?”

耿海燕深有體會:“我們原來只有幾個店的時候,財務配貨排程一共才三個人,等到一百多家店,光是大區管理就有四十多人,現在鋪開了接近三百個店,如果不是轉為加盟制度,管理後勤人員估計也得這個數了,管理成本太高了!”

齊雪嬌就愛討論這個,過去幾天和石澗仁確實碰頭少,現在覺得有調整的必要了:“那有什麼解決辦法呢?”

石澗仁攤手:“順其自然,這都是千百年來各種聰明人修修補補的體制辦法了,怎麼提高效率?隨著社會發展推進,會逐步改善的,只要社會穩定前進,國民文化素養都在提高,政府也逐漸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細節,這才是最好的改善解決方案,搞什麼下勐藥的大舉措,在中國這樣的巨型國家,看看隔壁前蘇聯吧,是會出大亂子的。”

齊雪嬌若有所思的點頭,耿海燕不願看這倆討論自己不關心的:“我要去改造街道參觀!”

大白天的不去看,現在都黃昏了,不是沒事找事兒麼。

(未完待續。。)

956、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確實現在齊雪嬌才是最熟悉古街道的導遊了,她也正在撰寫這方面的導遊詞,馬上就要印刷成旅遊卡片和門票、明信片之類的給遊客看。

所以走過現在綁滿了腳手架的小石橋,在橋口臨時崗亭接過三頂安全帽分發以後就在前面帶路了,就算天色已經黑下來,但幾乎每個改造面都亮著燈,工匠們正在夜以繼日的趕工,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每條工序都很緊張。

但青石板路上是基本保持了能通行手推車的,保證建築材料和街道居民隨時能進出,於是齊雪嬌一馬當先的在前面帶路介紹,結果和石澗仁第一次來看到的不一樣,她簡單說幾句史和現在正在改造的店堂,就把兩人帶著到了整個街道中部,這裡有個接近九十度的轉彎,外面的小河跟內側山體在這裡都有蜿蜒,所以轉彎的地方往往比較寬闊一點,現在外側就是兩棟建築之間的空地,一眼就能看見那枝繁葉茂的的大樹交錯在石板岸邊,這個轉彎處的節點看起來更像是村民們的公共休閒娛樂場所,而對著這片空地的是一棟依山而建的木樓,四五層的那種,門口掛著郵政所的牌子。

當時石澗仁以為是古時候的驛站,就沒有進去多看,那時候也看不到什麼,到處都髒兮兮黑摸摸的,現在這裡卻是最亮堂的,每層樓都亮著在忙碌,叮叮噹噹的工匠聲中夾雜電鑽電鋸的聲音,讓齊雪嬌的聲音都得加大:“這裡就是當初鎮上最有錢的員外宅子,創造性的把普通大富人家裡外兩三進的宅子變成了立體的,這也是建築學院專家和文物局來鑑定的時候給予評價最高的地方,可以說整條街之所以得以保留不允許隨便拆除,就因為這個,郵政所兩年前就搬到河對岸新的鎮街道上了,現在正在本地老人家的回憶協助下儘量恢復原貌。”

原來是這樣,連石澗仁都多了幾分觀賞的興趣,趕緊走進這底層開敞的大堂,面積確實展得開,怪不得會被當做郵政所,接著後面有個天井一樣的中堂,順著中堂邊的迴廊樓閣,左右都有扶梯能通達上一層,樓閣花窗跟欄杆每一處都有木雕裝飾,圖案精巧別緻,區域性地方還有華麗富貴的描金,一看就跟石澗仁那讀書會的普通宅子不一樣。

更不一樣的是齊雪嬌笑嘻嘻的跟在旁邊介紹:“這位員外娶了五房姨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