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歌舞昇平。
御花園裡,趙佶耐心的等著,等到幾位近臣到來,他又讓童貫將剛才的話敘述了一遍,其實根本沒這個必要的,只不過趙佶不曉得罷了。良久之後,趙佶沉著眉頭,有些哀怨的問道,“諸位,晉陵王佔據函谷關已成事實,又有遼國公主耶律南仙幫扶,可如何是好?還望諸位能拿個主意,這函谷關是要打,還是不打?”
蔡京心裡咯噔一下,偷偷瞧了王黼一眼,王黼故作沉思,上前兩步,拱手言道,“此事茲事體大,事關國體,又是皇家之事,臣等不敢亂言,單憑陛下做主,臣等必依陛下所言,報效皇恩,死而後已。”
王黼說完,蔡京打蛇隨棍上,老成持重道,“王相所言,甚為有理,陛下睿智,乃千古明君,心中所想,必不是臣等所能比的。”
什麼叫一唱一和?這就是,兩個宰相,將堂堂大宋皇帝玩弄於鼓掌之間,而偏偏這位徽宗皇帝還不自知,只是點著頭介面道,“朕以為此時國朝民亂四起,又有徵遼大敗,百姓苦不堪言,實在不適合大動兵戈了。哎,那晉陵王既然想要關中,就給他吧,只要他能守好關中,這大宋還是大宋,百姓能少遭點兵災,朕就是受點委屈也是值得的。”
趙佶臉上一副悲情之色,彷彿在哀痛天下蒼生,他要真的這樣想,也就好了,可事實上他只是怕了,怕再派十幾萬大軍去了,會落得個遼兵一樣的下場。如今大宋要是再損失十幾萬大軍,那可就是真的動搖國本了,那時就不是保不保關中的問題,而是能不能保住西京洛陽的問題了。而且,真怕那個侄兒借蕭芷蘊的威望與遼朝結盟,那樣大宋關中不保不說,還要平白麵對一支更為強大的聯軍,乃至河東河北也會在遼軍鐵騎籠罩之下。
誰都知道徽宗皇帝怕了,可幾個寵臣卻商量好的一般,拱手大讚道,“陛下心懷百姓,實乃天下之福、蒼生之福。。。。”
一聲聲歌功頌德,一聲聲俯首吶喊,趙佶的心情好了許多,眾臣的心情也輕鬆了許多,只有一個劉欣媛,她心中滿是冷笑,甚至是深深地厭惡。官家好蠢,這些大臣過上一些年大不了就是辭官隱退,依舊能回家做個富家翁,可官家呢?一旦趙有恭養大了,一定會揮兵出函谷,那是佔據東京汴梁城,官家一脈又能活下來幾人?皇權爭奪的路上,有的是你死我活,怕?能怕麼?你就是怕得要死也要硬著頭皮上,今日不殺別人,明日別人就會殺你,還什麼天下黎民百姓,真可笑。。。。
小劉妃有些看透這個朝廷了,如今朝廷之上,養著一群混吃等死的大臣,他們不是庸人,卻做著庸人的事。自從李伯紀被貶回老家後,可再沒人在官家面前說三道四了,小劉妃很好奇,難道官家就不覺得乏味麼,哪怕尋找一點新鮮感,也該留一個像李伯紀那樣的諍臣吧?
趙佶自然不會想那麼多,他眉頭緊鎖,想到的卻是朱家,是李師師,還有將來的關中。趙有恭是個狂夫,所以朝廷下不下封號,他都要當秦王的,他想要關中,朝廷不能不給,可趙佶終究是不甘心的,他只是流露出一點意向,便有李邦彥拱手道,“陛下,如今晉陵王擁兵自重,佔據關中不可避免,如此情況之下,也只能制約,而不能制止。”
李邦彥這位浪子宰相到底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原因就是為了張俊。自伐遼慘敗,張俊損失了幾萬人馬,本該受到朝廷責罰的,但因為張俊走了李邦彥和蔡京的路子,才免了罪責,雖然無罪,但現在張俊卻處於空閒狀態,這不前些日子又使了些錢財希望調回關中或者山東。一直沒有機會,這次不正是好機會麼?李邦彥一心為張俊著想,也是為了自己,他也需要有一支強大的外力輔佐,這樣才能更好地和蔡京、王黼抗衡。(未完待續。。)
第420章 風聲遙遠,人心微涼
第420章 風聲遙遠,人心微涼
聽著李邦彥的話,趙佶自然而然的追問道,“李浪子,你到是說所,該如何制約?”
“其實也不算太難,只需以為能吏調任關中,手掌兵馬,自然能對晉陵王形成掣肘!”李邦彥的主意說白了就是給別人下絆子,趙佶也聽懂了,不過他並沒有立刻同意,而是習慣性的問了下宮梻。
宮梻沉眉思索,好一會兒後才拱手道,“陛下,李少宰的主意不錯,只是這人選並需威望足夠,能力出眾才行,否則是鬥不過晉陵王殿下的。”
趙佶還是很認同宮梻的話的,他點著頭,琢磨道,“李浪子,你可有人選?”
李邦彥早有準備,拱手道,“陛下覺得鳳翔張伯英如何?這張伯英任職關中多年,對關中諸事熟悉,而且執掌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