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5部分

童貫忠心麼?當然一日猛攻函谷關,丟下萬餘屍體,如果這萬餘人命還說明不了童貫的忠心,那什麼能說明呢?這就是官場,在這個名利角鬥場裡。一切都是籌碼,狂風凝聚細雨,鮮血染紅雙翅帽。與其說童貫的哭訴救了他,倒不如說那上萬死去計程車兵救了他。趙佶是個皇帝,但凡帝王,有一點是相通的,他們看中的是忠心,不忠心者,能力再強依舊得不到重用,忠心之人。天大過錯,也可保得性命。

得到宮內太監的召喚。王黼等人來到皇宮,卻未急著進去,而是在宮門後等了起來,一直等到宮梻到來後,蔡京幾個人才聚攏到角落之中,悄聲道,“宮學士,你可知官家找我等前來所為何事?”

“不知,蔡相難道知道?”其實宮梻問的全是廢話,大宋朝有什麼事情,還能瞞得過這位手眼通天的蔡相麼?

蔡京苦笑著搖搖頭,也未隱瞞,一五一十道,“函谷關那邊來訊息了,童貫大軍大敗而歸,損兵折將,官家找咱們八成是想問問敢如何應對的。這不,我等也商量不出什麼,就想聽聽宮學士的看法,你覺得陛下要問起,我們該如何回答,是繼續出兵,還是預設?”

宮梻心中冷笑,這些人可都是老狐狸啊,他們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麼?錯,其實誰心中也有數,面對將要崛起的趙有恭,唯有再派大軍清剿方位上上策,可其中有個風險,那就是萬一又敗了怎麼辦?那領兵之人,以及提出這個意見的可就要遭殃了,到時晉陵王殿下以大勝之師威逼汴梁,要求懲戒那些建議出兵之人,官家還敢不聽?其中的道理誰都明白,卻沒人願意但這個責任,琢磨半天,倒琢磨到他宮某人頭上了。

宮梻對人心之把握,可謂到了極點,他自然不會上當,最重要的是現在官家心中已經有了決定,又何必逆著官家的心思來呢?微微一笑,宮梻抬繡笑道,“幾位大人太看得起宮某了,官家此時早有了決斷,又何須咱們費心?”

蔡京嘴角狂跳,心中暗罵一聲宮狐狸,明知道宮梻在耍無賴,卻莫可奈何,李邦彥也拱著手呵呵道,“不錯不錯,官家早已有了主意,又何須咱們這些愚笨之人亂說?”

宮門處發生的事情,趙佶可是一點都不知道,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幾位寵臣還沒到御花園呢,就已經商量好怎麼敷衍了事了。這就是趙佶的悲哀,每一個帝王的悲哀,同樣一個明君也會處理好這種問題。黨爭,沒一個時代都有,每個人都恨黨爭,卻聰明的帝王又會適當的放任黨爭,朝廷不需要一家之言,有了黨爭,各方有了制約,平衡方為王道。如同大明朝,萬曆皇帝算是將黨爭玩到極致的典範了,他在任時,清流東林黨、齊楚折黨、閹黨三方勢力共存,相互制約下形成了一種初具規模的議會制度,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政事有條不紊。可到了天啟、崇禎兩代皇帝,他們將這種秩序毀壞了,要麼是閹黨一家獨大,要麼是東林黨一家獨大,最後大明朝政事拖沓,在加上內憂外患亡國了。許多人都誇讚崇禎剿滅閹黨的壯舉,又有許多人說大明朝亡於黨爭,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剿滅閹黨,扶持東林黨一家獨大,其實這就是崇禎做為帝王在政治格局上的不成熟。朝廷需要黨爭,因為有黨爭才會互相監督,政治相對清明,說大明朝亡於黨爭,非常片面,從某種情況上來說,恰恰是因為明末沒了黨爭,才加速了亡國。

每個時代,貪汙、勾心鬥角、官場鑽研都少不了,就拿貪汙來說,不可能杜絕,只能約束,建立一套相對清明的秩序,這就需要監督,讓每一個人時刻有一種危機感,一旦錯了,就會有人取而代之,如此一來,做事就會有忌諱有收斂。黨爭秩序敗壞,這就是明末兩代帝王期間最大的問題,要麼閹黨囂張過頭,要麼東林黨囂張過頭。

而此時的大宋與後世大明朝優勢何等的相像?一個不太出眾的帝王,其實趙佶並無大惡。而他的惡。就是徹底打壓新黨元佑黨人。導致朝廷一家獨大,甚至連一代鐵血宰相章惇也被迫害而死。從這方面來說,趙佶比哲宗趙煦做的差太多了。當年哲宗親政也打壓元豐黨人,可他不會一下打死,要麼貶官,要麼調職,總之朝廷各處依舊有著元豐黨人的聲音,這就給元佑黨人一個訊號。那就是要好好做事,一旦有錯,隨時有人能頂上來。所以,哲宗時期,哪怕哲宗不太修民政,剛強尚武,可依舊國朝維穩,到了趙佶上位,一切都變了,元佑黨人死的死。回老家的回老家,連個新黨人毛都沒了。這種情況下,成了一家之言,哪怕臣屬有矛盾也是私人矛盾,面對大事是他們依舊能組成一條統一陣線。所以,趙佶的眼睛差不多瞎了,耳朵也聾了,大宋朝烽煙四起,他的夢裡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