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5部分

第二百五十二章緬甸悲歌(十七)

下一步的行動路線,成了一個重要問題。沿著現在的道路前進,可以直接到達霍馬林,從那裡渡過親敦江,再走大約40公里就到了印度境內。但是,潮水一般的難民,擠滿了這條山間公路,而且日軍的穿插部隊隨時可能在公路上出現。最便捷的道路,也許會變成最危險的陷阱。兩名英國准將帶了12名士兵,曾竭力勸說史迪威和他們一起走這條較直的路線,史迪威拒絕了。到印度以後他聽說,那支小分隊遭到了日軍伏擊,只有幾個人僥倖逃生。

經過和一些人商量,史迪威決定,再繼續向前走一段,從曼西離開公路向北轉。如果車輛不能通行,就徒步走小路,插向親敦江上游的一條支流——烏尤江,而後乘木筏沿烏龍江漂流而下,在霍馬林渡過親敦江,向印度的英帕爾前進。這樣走,才能避開日軍可能出現的地方,同時也不至於和潮水般的難民攪在一起。

5月6日,凌晨3點剛過,沉沉的夜幕還籠罩著緬北的崇山峻嶺,史迪威便命令才睡下不到4個小時的人們立即起床準備行裝。3點30分,這支隊伍又踏上了西去的征程。他們必須爭取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除了日軍的威脅之外,亞熱帶的雨季就要來臨,一旦進入雨季,每一條山谷都會傾瀉出**的洪水,行軍將更加艱難。

清晨,太陽剛剛從山邊探出頭來,他們趕到了曼西,這裡有一條向北的岔道,通往烏尤江的上游。瓊斯上校找來了一位嚮導,他們從那裡離開了去霍馬林的公路,朝著北方前進。

車隊只行駛了不辦到5公里,使遇到一條河流。河夾在山谷之中,兩岸十分陡峭,河上只有一座竹橋,車輛無法通行。他們只好丟下汽車,徒步走完以後的路程。

史迪威命令所有人員下車吃早飯,並做好徒步行軍的準備。隨後,他找來報務員,發出了他的最後兩封電報。

一封發給了駐印度的美軍第10航空隊司令布里爾頓少將,電報中說:“我們將沿著運鹽小道前往霍馬林,再從那裡去英帕爾。我們的糧食越來越少,附近也找不到糧食。請馬上派人攜帶食物和藥品,前往霍馬林等候。”他沒有忘記已處於危險狀態的大批難民,電報接著說:“請立即報告印度政府,成千上萬的難民和中國軍隊,正沿著胡康谷地的各條小路逃往印度,情況極度混亂,隨時有可能發生一場大災難。必須馬上在沿途準備糧食,並派出警察和醫務人員,否則將會有大批的人餓死。”

正如史迪威所預料的那樣,沿著通向霍馬林道路逃往印度的難民大約有3萬多人,最後到達印度的,據統計只有2。1萬人。近13的逃亡者在那條恐怖的路上,被飢餓和瘟疫奪去了生命。

另一份電報發給了重慶的馬格魯德將軍,並經過他轉發美國陸軍部。這份電報沒有提到他們的艱難處境,因為他知道重慶和華盛頓現在都愛莫能助。電報只是簡單地說:“我們現在英多以西50公里處,開始步行,帶有武器、食品和地圖。請勿擔心。中國軍隊也將沿這條路線撤往印度,現部隊已化整為零,由各部統率,已不需用命令指揮。這是短期內我的最後一份電報,再見。”

因為馬上要轉入徒步行軍,電臺將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電報發出後,報務員砸毀了發報機,並燒燬了密碼本和通訊記錄。

這裡,史迪威確實遺漏了一件事情。或許是由於處境艱危,情況緊急,造成了他的疏忽;或許是由於某種無法克服的困難,例如電池沒電,電臺故障;或許是由於氣憤之極,怒不可遏,故意不那麼做;或許是由於他生性傲慢,並不把“花生米”放在眼裡……總之,他沒有直接報告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這給他和最高統帥的關係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當天,最高統帥從馬格魯德將軍那裡得知了史迪威撤退入印的決定,頓時火冒三丈。他拿起筆來,在馬格魯德呈交的檔案上批道:“史迪威脫離我軍,擅赴印度,只來此電作為通報,不知軍紀何在?”

同一天,杜光亭倒向最高統帥發去了一封電報。他不僅像告狀似的報告了史迪威、羅長官命令遠征軍西撤入印的情況,並稱:“我軍戰敗入印,將為英人所不齒,擬仍向密支那轉移,與日軍作一力戰,勝則收復北緬,敗則由騰衝回國。”

最高統帥對他的“好學生”非常滿意,更增添了幾分信任和賞識。他立即電令杜光亭:“速向密支那、片馬轉移,勿再猶豫停頓。”隨後,杜光亭以他對“校長”的絕對忠誠,繼續率軍向英多以北開進,把遠征軍帶進了緬北的死衚衕。

史迪威為做好行軍準備忙得不可開交,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