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代庖,只是到了後來李長官離職以後,他才又忍不住上陣了。也難怪桂系的小諸葛,桂林行營的白主任,曾經發牢騷地把最高統帥評價為最多隻能當好一個師長。
最高統帥的這一手,實際上還是擺明了他不信任史迪威,不肯像對史迪威做的承諾里那樣,把進入緬甸作戰的中國軍隊的指揮權交給史迪威。必要的時候,他將親自行使前線的指揮權。不過,身處距離緬甸數千公里之邀的陪都,做出的決定可能於戰場形勢相符合嗎?
“我昨天晚上,反覆的看了地圖。我覺得無論如何,在仰光、庇古失守以後,我軍原定進至同古地區協助英軍在仰光發動反攻的計劃必須重新考慮,此後我軍在緬甸作戰絕對有必要使用縱深配備戰略。我軍應當以臘戍、密支那等緬北重鎮為後方,以位於緬北的舊都城曼德勒為中心,集結主力於曼德勒附近,誘敵深入,待與日軍交鋒之後,透過堅強防禦挫敗敵人的銳氣,再反攻突破之。”劉建業對林中將說道。
“說說看你的根據。”林中將看上去對劉建業的想法很有興趣。
“我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的考慮:一是對英軍在緬甸繼續作戰的決心,我不表信任,擔心我國軍隊傾力前突後,後方空虛,一旦戰事不利,將面臨孤軍深入的危險。他日有撤兵必要之時,兩國軍隊必陷入絕對混亂之現象而出現空前之危機。二是懷疑我軍和英軍兩支軍隊的協同作戰能力。我們和英國人在指揮權和聯絡上均不協調。仰光失陷前,我國在指揮權上雖願讓步,但英方並不願意指揮我國軍隊,不願承擔由此而來的責任。仰光失陷後,我們又對英國人不放心,不願將遠征軍交給他們指揮,在共同指揮上的協商始終未獲結果。就算是美國人願意出來指揮,恐怕現在兩支軍隊都會不信任他們。三是英國長期殖民統治造成當地民眾對英軍反感甚至痛恨,我國軍隊作為英國盟軍,部隊行動也必然受到影響,而緬甸混亂的交通管理也將極大影響我國軍隊的機動。在得不到民眾支援,又是出國作戰,地形生疏,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在盟軍一方情況下,慎重行事,應屬必要。俗話說得好,小心無大錯。在戰場上,我們最好先儘量不犯錯誤,再考慮適時的主動出擊。”劉建業說道。
“實話跟你說,委座的想法也是差不多就是這樣。委座曾經考慮,我國出兵緬甸,最重要的是欲保住緬甸尤其是仰光的出海口,獲得盟國戰略物資的接濟,仰光及東南亞地區失陷後,這一目標已難以實現,在英國方面未表現出堅守緬甸決心情況下,我們當然也不願為英國作嫁衣,擔當防守全緬的義務。對於我們來說,只要能夠保住一條能夠順利得到外界援助物資的陸地通道也就可以了。其他的,我們不想太多。但是,考慮到美國的意願及盟國聯合作戰等諸多方面問題,委座認為,從緬甸撤軍不太現實。”林中將對劉建業介紹著。
“委座的考慮確實比較符合實際情況。以我的看法,比較符合我國利益的選擇是先確保曼德勒地區,在此作縱深防禦,伺機發動反擊。戰略戰術原則應當是戰術上要取守勢即以守為攻,戰略上要取攻勢即以攻為守。以守作為攻守的重心。”劉建業考慮了一會對林中將說道。
“委座原來的想法,就是集中遠征軍主力在曼德勒地區與日軍進行作戰。委座認為,在曼德勒地區作戰有幾下幾個好處:曼德勒扼緬北之咽喉,為緬北廣大地區之屏障,同時,又是我國經緬北西向印度公路、鐵路交通之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保衛曼德勒,既可使緬北地區充當我國大西南地區的緩衝,使大西南地區免受日軍的直接威脅,又可保住我國經緬甸至印度的對外通道,維持獲得外援的間接途徑,符合我國的戰略利益。也就是說,仰光失陷後,守住曼德勒,即是我國在緬作戰的最大利益目標。同時,一旦作戰失利,我國軍隊以曼德勒為中心,後有密支那、臘戍等穩固據點,撤兵也較為容易。另外,從緬甸地形看,以曼德勒為界,以南多平原地區,以北則為山地,依託山地作防守戰對武器配備較落後的我國軍隊也顯然更為有利。”林中將說道。
“這個想法實際上是很好的,如果我們能夠守住曼德勒,固守以曼德勒為起點之斜線,得以保住密支那與臘戍,使中國與印度間公路鐵道之交通不致中斷,就能保住緬西北的大片土地。這樣我們就對日軍形成可進可退的態勢,同時還能繼續獲得外界援助物資。一旦時機成熟,我們就可以從曼德勒向下緬甸的日軍發動反攻。這樣的戰略構想,為何沒有實行呢?”劉建業不解的問著林中將。
“還不是因為那個老頭。”林中將指著史迪威的背影,對劉建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