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裝備起來,分成了每日三班,輪流工作,不斷的執行用氣腿鑿岩機打眼,裝藥,爆破,出碴的平巷掘進迴圈。為了儘可能提高掘進效率和速度,劉建業利用後世的作業經驗,制定了4條蓋溝並行延伸,平巷斷面2。2×2。2米,採用深打眼,多打眼,加密眼桶形掏槽法,人工裝車,人工推車,區域性3扇通3,岩石破碎地段或交叉點處用間隔木棚子支護的作業方案,使每茬炮的進尺達到2~2。5米,提高了工效和掘進速度。再加上松山這裡的土質和岩石狀況都比較理想,所以,坑道掘進的速度很快,如果不是因為雨季滲水太多,為了保證坑道內作業人員的安全,每天都必須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排水和加固支護上,每天的掘進進尺可以達到將近12米。
第五次突擊開始後,幾天內大雨如注,山坡上泥濘如沼澤,所以開初投入兵力有限,沒有發動大的戰鬥。到30日夜,新加入戰鬥的308團發揮了生力軍的作用,以土工作業迫近敵陣後發動突襲,佔領了*龍坡戊高地。戊高地處於進攻路線的側後,308團的行動掃除了其他部隊的後顧之憂。噴火兵可以儘量接近敵人了。
8月1日和2日,甲高地和乙高地上的奪堡之戰十分激烈,尤其2日午後達到了高潮。為掩護噴火兵接敵,中國軍隊動用大量炮兵竭力支援,榴彈炮彈從陰登山、竹子坡紛紛飛向松山山頂,戰防炮及各級迫擊炮兵也傾全力猛轟山頭兩側和反斜面,進行戰場遮斷,甚至連防空兵也抽調4挺重機槍進行直接火力支援。炮彈如飛蝗般紛紛撲向敵陣,粉碎了日軍一次次反撲的企圖。在全方位的掩護下,噴火兵不負眾望,發揮了巨大作用。最終,甲、乙高地烈焰熊熊,兩陣地守敵與他們的工事一起化為飛灰。
3日12時,甲、乙、丙、丁、戊、庚高地全部佔領,中國軍隊完全控制了*龍坡,向松山進攻的最大威脅消除了。在松山陣地的防禦體系中,*龍坡擔負著前哨和保障主峰側翼的重要作用,正是因為它的存在,進攻松山主峰的各次努力都化為泡影。隨著*龍坡的攻佔,這一體系開始支離破碎,傷痕累累的松山主峰陣地完全暴露在進攻者的面前了。
松山主峰屢遭轟擊,已成童山禿嶺,攻擊路線已然無任何遮蔽可提供掩護,眼下,決定何時能夠攻克松山的主要因素就是劉建業負責的坑道作業的進度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 遠征軍,反攻(七)
此時,遠征軍各部為了能夠掩護坑道掘進作業,確保爆破成功,投入大量的兵力夾擊大埡口,戰況慘烈。
8月7日,在連續數日的炮擊後,榮2團3營突入己高地,與敵進行了持續2小時之久的肉搏,傷亡奇重,鮮血浸透了整個表面,屍體填平了陣地上的壕溝。至黃昏,雙方都因傷亡慘重、筋疲力盡而無力進擊,呈膠著狀態,相距10餘米卻如隔天涯。全營僅剩士兵18人、排長1人。
與榮2團同時發起進攻的還有246團。該團各以1營兵力攻擊午、未高地,都遭重挫:一路在午高地前100米之處被側方辰高地火力壓制,營長謝夢熊猝不及防,中彈陣亡,最後只有8人逃出生天;另一路突入未高地時已損失很大,攻克另一目標庚高地後剩50餘人,15時後敵人反擊,情況急轉直下,3小時後10名血跡斑斑計程車兵沒命地逃了下來。
這一天,三個戰鬥營只剩下剛剛夠編一個排的人數。
大埡口於8月1身0日攻克,敵人大部被殲滅,中國軍隊亦付出很大代價。各部隊已經把相當數量的機槍兵、迫擊炮兵和勤務兵補入步兵連,即便如此,原有的5團步兵也只剩1團之數,兵力空前虛弱,只好把護衛保山機場的榮3團3營急調松山,以防不測。
為掩護對子高地爆破的坑道作業,一連10多日小戰鬥不斷,日軍小分隊異常活躍,幾次偷襲山炮陣地得手,實施破壞後即迅速撤走,弄得炮兵整日提心吊膽。
不得已,至8月17日,又一支部隊——245團3營到達戰場。其間日軍飛機也膽大包天起來,利用“飛虎隊”飛機回航的間隙,數次飛臨戰場對日軍空投補給,18日竟以21架的規模對遠征軍的後勤咽喉要衝惠通橋進行轟炸。但畢竟已是1944年,中美聯合空軍已經主宰了戰場的天空,日軍航空兵只能搞搞“撈一把”的戰術,松山的倭國守軍飽含熱淚目睹了日機投彈甫畢即倉皇遁逃的整個過程。在團團濃煙烈焰中,惠通橋安然無恙,汽車22團的運輸兵們繼續滿載著物資和信心透過這裡開往前線。
日軍對此十分憂慮。7月30日遠征軍用土工作業佔領戊高地的記憶鮮明,在整個作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