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7月復入軍界,任遠東美軍司令。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菲律賓指揮美菲軍抵禦日軍進攻,因作戰失利被迫放棄馬尼拉,退守巴丹半島。1942年3月被調往澳大利亞,不久出任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他強調太平洋戰場的重要性,對“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持異議。同年7月~次年1月指揮西南太平洋盟軍取得巴布亞戰役的勝利,隨後揮師西進,運用“蛙跳”戰術多次實施兩棲登陸,至1944年7月奪取新幾內亞。同年10月開始實施菲律賓戰役,12月攻取萊特島。1945年1月率部在呂宋島登陸,3月初攻佔馬尼拉,7月佔領整個菲律賓群島。8月被任命為盟軍最高統帥,執行對日佔領任務。9月2日代表盟國接受倭國投降。在佔領倭國期間,全面推行民主改革,對倭國戰後歷史產生重大影響。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命令美國第8集團軍進入朝鮮,協同韓國軍隊固守釜山地區。9月指揮美軍在仁川登陸,隨後越過三八線侵佔平壤,並向鴨綠江推進。後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有力反擊下,被迫退守三八線以南地區。因竭力主張擴大侵朝戰爭規模,公開指責杜魯門總統的全球戰略,於1951年4月被解職。回國後曾參加總統競選,失敗。1952年出任雷明頓蘭德公司董事長。1964年4月5日,麥克阿瑟在沃爾特·裡德陸軍醫院病逝。
“麥克阿瑟將軍,我謹以一名同盟國家軍人的身份,對您能夠親自兌現您當年撤離菲律賓時候許下的諾言,回到並且收復菲律賓表示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