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國軍而言,是有利於發揮其火力優勢和機械化部隊、坦克的機動。解放軍依託山頭,村落,採取有重點的縱深梯次配置,進行堅守防禦。
12日,阻擊部隊同自徐州向西增援的邱雨庵、李文卿兵團展開激戰。
與此同時,徐州剿總調整建制,將李延年的第9綏靖區改為第6兵團,轄第39、99軍和剛從葫蘆島撤下來的54軍,劉汝明的第4綏靖區改為第8兵團,轄55軍和68軍,這兩兵團在蚌埠集結,由李延年統一指揮沿津浦路北上。
蔣總統坐在南京心急火燎地算計著邱、李兵團的進度。第二天,他又電令徐州劉總司令、杜副總司令,督促他們傾全軍東援,星夜挺進,務於當夜到達碾莊附近解圍,免誤大局。他還電告黃煥然:“已令杜、邱星夜向東挺進,務於本夜到達碾莊,夾擊G軍,希激勵官兵,鼓起最後五分鐘之革命精神,堅守待援。”看起來整個部署非常周密。
上午邱雨庵兵團展開三個師於隴海路以南,李文卿兵團展開兩個師於隴海路以北,共五個師在十四輛坦克、二十餘架飛機掩護下,向碾莊猛攻。華野為保障主力消滅黃煥然兵團,以第10縱隊送司令、劉政委統一指揮第7、10、11縱隊在徐州以東大許家地區沿隴海路兩側組織防禦,抗擊邱、李兵團;另以蘇北兵團韋司令、吉副政委統一指揮第2、12和中野第11縱隊,在徐州東南攻擊邱、李的側後,協助宋、劉的正面防禦。
天亮前,第10縱隊已佔領李家集、侯集、大張圩至不老河一線,並用炮火控制徐州機場;第7縱隊佔領大許家至單集一線;第11縱隊佔領李農井至鄧家樓一線。各縱迅速構築了工事,佈置了火力。天亮後在距碾莊約四十公里的團山、張樓一線,第7、10縱隊與邱、李兵團的第一梯隊激戰竟日,頑強頂住了國軍第一天的猛烈進攻。同一天,邱、李兵團向東推進三至六公里。對此速度,杜光亭和邱雨庵都感樂觀。向負的很的邱雨庵甚至電告黃煥然:“能於一二日內盼與兄部會師。”
11月13日,邱、李兵團投入了六個師的兵力,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展開了更猛烈的攻擊。解放軍採取正面頑強抗擊,側翼積極出擊的戰術,與國軍逐村逐地爭奪,雙方傷亡都很慘重,天黑前,解放軍退守五橋、新莊、薛山一線。但是,負責地面進攻的邱兵團同空軍協調出了問題,雙方互相指責,鬧得一塌糊塗,致使邱兵團幾乎沒有進展。
同一天,由韋、吉指揮的第2、12、中野11縱,從東南面逼近徐州,在大王集包圍了原西北軍孫良誠的第107軍,一舉消滅第261師,迫使孫良誠率軍部和第260師投誠。
在南京的蔣總統對於佔據的遲緩又按捺不住了,再次電令劉、杜:“黃兵團陷於苦戰,我軍勝敗決定於最後五分鐘,徐州方面應儘量減少守備部隊,徹底集中兵力向東挺進,擊滅G軍,求得最後勝利。”
華東野戰軍方面攻擊集團也遇到了困難。各縱隊殲敵心切,先到先打,由猛烈追擊倉促轉人攻堅,炮兵大部又未能及時跟上,缺乏火力支援,致使攻擊部隊每攻擊一處均要經過五次以上反覆爭奪,結果連攻三日,傷亡較大,進展緩慢。
14日晚,粟、陳、張在華野司令部周家召集攻擊集團指揮員開會,重新調整部署,提出以先打弱敵,後打強敵,攻其首腦,亂其部署的戰法,採取攻堅手段,發揮夜戰特長,利用近迫作戰接近敵人,插入各村之部,進行逐點奪取,逐個殲滅。攻擊集團的第4、6、8、9、13等五個縱隊統由山東兵團譚震林、王建安指揮。
同時,為了加強攻堅力量,華野又將有很強火力的特縱分置四面,配合各攻堅部隊對碾莊發動攻擊。
面對黃煥然的頑強抵抗。面對中野部隊西阻黃培我、南抗李延年的艱難處境,粟Y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仍堅定地按照11月14日夜決定的戰術原則,層層剝皮,進逼碾莊。華東野戰軍對黃煥然兵團加緊攻擊,可急壞了蔣總統。他立即催促邱、李兩兵團加緊東進,解救黃煥然。在徐州東北面約25裡的銅山和郊縣之間有一條公路,是徐州通往碾莊圩的必經之路。國軍要增援黃煥然必須從此經過,
解放軍要阻止國軍援軍也必須控制這一通道。就在這一通道上,有一座高150米叫寺山的小山,這個小小的山口成了控制公路的咽喉。在這裡,李文卿兵團的基本部隊第8軍動用了兩個團的兵力,在六輛坦克的掩護下,向守山口發動了兇猛的攻擊。第10縱第28師一個營的兵力在光禿禿的山樑上,在岩石縫中頑強阻擊國軍。他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