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身負重傷,但仍以頑強的毅力駕機返回機場。
2月26日,日軍第20師團一部南下佔領隰縣。
2月27日,日軍第20師團佔領臨汾,第109師團西犯佔領軍渡、磧口。
2月下旬,(徐州會戰)徐州以北地區作戰。日軍第2軍開始分路南犯。東路第5師團從山東濰縣(今濰坊)南下,連陷沂水、莒縣、日照,直撲臨沂。我國守軍龐炳勳部第3軍團第40軍節節抵抗。第五戰區第二遊擊司令劉震東,率部在莒縣一線阻擊日寇。血戰五晝夜,劉震東司令及部屬壯烈殉國,莒縣城同時失守。
第四十五章 … 徐州危局
日軍正在由南北兩路,同時向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河以北,運河和津浦鐵路沿線的第五戰區十餘萬部隊壓縮過來。原本,第五戰區計劃由韓復榘的第三集團軍對正面的華北日軍節節抵抗,再以其他部隊在運動中尋找聚殲敵軍的機會,從而擊敗日軍打通南北兩個集團聯絡的行動。可是,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千算萬算也沒有算到,身為山東省政府主席,一向自詡為山東父母官的韓復榘公然違抗軍令,大搖大擺地率軍大撤退,讓日軍輕易穿過山東全境,直逼第5戰區司令部所在地徐州,使第5戰區原定作戰計劃傾刻間變為一片廢紙。這就給了這位桂系的第一號人物,蔣委員長長期以來最為頭疼的地方實力派代表的新職位帶來了危機。
蔣介石命令李宗仁在徐州至少要守上3個月。李宗仁深知,國軍新敗,士氣低落,且無天險可憑,蔣介石此時啟用他,除了危難之際無合適人選可用,他要依靠李宗仁指揮的第5戰區以地方部隊為主構成的部隊把日本人拖在中原,以便蔣的中央軍好抽出來整補部隊,擴充編制。更重要的是其實還包含其險惡用心。蔣介石真是太精明瞭,即使被日本人窮追猛打到這一步,也沒放過李宗仁這個與他爭鬥了十來年的地方實力人物。
利用一切機會不擇手段地削弱自己對手的實力是老蔣的一貫作法。自張學良和他的一度實力強大的東北軍被蔣介石藉著整編瓦解掉後,李宗仁的桂系便成了蔣介石一統中國的最大障礙,打打和和十來年沒有解決。直到李宗仁赴京抗日前,廣西實際上還是遊離於南京之外的半獨立王國。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運作下,整個廣西大建民團,幾乎成了一座大兵營。憑藉廣西的幾個軍的實力,蔣委員長的命令在廣西根本行不通,就連國民黨廣西省黨部,也要看人家的臉色過日子。更令蔣介石頭疼的是,李宗仁在廣西鬧自治,引得四川的劉湘、雲南的龍雲,西康的劉文輝也頗不安分,對南京中央總是陽奉陰違,這曾讓蔣介石傷透了腦筋。如今讓李宗仁統帥第5戰區,一旦創造了奇蹟,蔣介石臉上有光,武漢擴編、整補部隊也有了著落,就是創造不了奇蹟,川、桂軍受到削弱,李宗仁的聲譽受到打擊,這也是蔣介石求之不得的。
因此,他既要李宗仁在危難之際挑起重擔,但不給配備精銳之師,撥給第5戰區的都是一些裝備極差的雜牌軍,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中央軍部隊,而且這些部隊基本上,李宗仁也調動不了,最好的例子就是第20軍團湯恩伯部。蔣介石要與日本人在戰場上見,只有繼續把川軍、東北軍舊部、西北軍和山東軍這些雜牌部隊投入中原戰場,是死馬當做活馬醫。李宗仁很清楚,蔣委員長此時“器重”他,是把他放在日本人的槍口上,可給他的究竟都是些什麼部隊呢?讓我們具體看一看:
第31軍,軍長韋雲淞,下轄3個師,駐防蘇北海州。這是李宗仁可以指揮自如的桂系部隊,班以上各級幹部多系北伐前後的舊班底,頗有作戰經驗,不過士兵多系新入伍的農民,受訓時間短,也無作戰經驗。韋雲淞雖為北伐老將,無奈行伍出身,沒有受過多少正規軍事教育,打仗幾乎就是靠著一股的革命精神,其實就是猛打猛衝,面對鬼子那些正規軍事教育體系訓練出來的軍官,恐怕很難佔到多少便宜。
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下轄3個軍,駐山東境內。該部訓練、裝備均較好,只是能否服從命令,拼死作戰,卻大成問題。韓復榘被處決以後,由東北軍老將於學忠出任總司令,可是,下面的各軍對他的命令一直陽奉陰違。沒有多久,第3集團軍即由12軍軍長孫桐萱升任。
第57軍,軍長繆瀓流,下轄2個師,駐蘇北。該軍原系東北軍,經過江陰要塞的一場保衛戰以後,部隊損失很大,軍政部的補充卻很遲緩,戰鬥力一般。
第89軍,軍長韓德勤,下轄2個師,駐蘇北。該部由江蘇省保安隊改編而成,戰鬥力較差。(注:作者雖然是江蘇人,可是也不得不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