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這一信念所指引,蓋茨和好友保羅?艾倫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體。
他們看到微型計算機研製成功的訊息後,並不僅僅停留在新產品誕生的喜悅之中,而是設法瞭解到這種計算機缺乏支援計算機執行的語言。於是,蓋茨和艾倫就在哈佛阿肯計算機中心沒日沒夜地幹了8周,為8080配上Basic語言,此前從未有人為微機編過Basic程式,蓋茨和艾倫開闢了PC軟體業的新路,奠定了軟體標準化生產的基礎。
隨後他們的微軟公司瞭解到當時的計算機巨頭IBM也在尋求作業系統的軟體支援,於是他們就從另一家公司獲得了一種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許可證,並將其改進後於1981年以MS-DOS(“微軟磁碟作業系統”)為名推向市場。此舉使微軟的作業系統軟體藉助IBM這股大風,平步青雲,銷售量猛增。而且相對於其他競爭者而言,微軟的作業系統軟體是最早進入市場的,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由此它輕而易舉地贏得了更多使用者的認同。
善於在瞬息萬變的競爭中審時度勢,把握機遇,是微軟成功的法寶。這當然與公司第一把手比爾·蓋茨的精明能幹、高瞻遠矚是分不開的。蓋茨說,誰最先把握住了資訊,就意味著誰最先獲取了勝利的法寶。
MS-DOS作業系統是透過使用者鍵入命令,為電腦提供指令,使電腦執行各種工作程式的。當幾年後,蓋茨從競爭對手蘋果公司獲取了對方正在研發圖形介面的作業系統時,微軟也亦步亦趨,於1985年,微軟推出了“Windows”作業系統——用一種“友好的、卓越的”圖形使用者介面來服務計算機使用者。
1987年,由於電腦市場的激烈競爭,個人電腦得到了飛速發展,微軟的“Windows”1,0已明顯滯後於市場。OS/2等作業系統也呼之欲出,精明的蓋茨在充分分析市場資訊之後,發現軟體大戰最終裁決權並不在他們自己手上,而取決於市場。在這樣對自己十分不利的資訊中,發現了對自己十分有利的商機。於是繼續推進Windows作業系統的研製工作,直到 1990 年推出 Windows 3。0 之後情形才大不一樣,憑著一股屢敗屢戰的韌勁兒,微軟公司終於發展成為年利潤額達 250 億美元的大企業,最終在市場上贏得了霸主地位。
與其說蓋茨是創業家,不如說是產業預言家。蓋茨有關個人計算機的遠見和洞察力一直是微軟公司和軟體業界成功的關鍵。即使過了三十歲,他仍然自己參與程式設計與開發,維持與科技間的溫度。蓋茨積極地參與微軟公司的關鍵管理和戰略性決策,並在新產品的技術開發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他的相當一部分時間用於會見客戶和透過電子郵件與微軟公司的全球僱員保持接觸。其餘的時間就在辦公室兩臺電腦的不同視窗中工作,一臺從網際網路絡中連續不斷地獲得資料,另一臺處理著上百封電子郵件和備忘錄,把他的大腦與網路聯成一體。他加工提煉資訊的能力實在驚人,也許他的思維真是數字化的:沒有脆弱的感情,沒有含混的模擬狀態,只有數十億的二進位脈衝、冷靜地將輸入轉化成正確的答案。
而目前的微軟在全球80多個國家有分支機構,員工多達40,000名。對於內部資訊的有效收集也是微軟成功的奧秘之一。傑夫·斯密斯,微軟團隊產品經理說:“微軟必須知道今天誰在幹什麼,我們還希望他們知道,明天微軟希望他們幹什麼。我們需要實時的資訊以保證為大量的團隊改組或者其他改變提供指示。作為智力產業,瞭解員工在哪兒,在幹什麼,他們擅長什麼,他們需要怎樣的培訓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作為網際網路的積極倡導者,對微軟而言,最重要的是迅速改變以應對變幻莫測的市場。微軟的基業也就在這無窮無盡的資訊吸收處理中發生了質的飛躍,由一棵小草飛速膨脹成一株參天巨樹,並且強大得讓人瞠目結舌。
制定一個可行的創業計劃
蓋茨有個盡人皆知的著名夢想:將來,在每個家庭的每張桌子上面都有一臺個人電腦,而在這些電腦裡面執行的則是自己所編寫的軟體。當然,這一夢想並非僅僅出於一種純粹的理想主義,少年蓋茨在為自己的這一夢想激動的同時,也隱隱看到了在它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這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因為這位西雅圖著名律師的兒子從小酷愛閱讀的就不是兒童圖書,而是法律和商業方面的成人雜誌。從蓋茨的青少年時代,我們可以看出,也許蓋茨最早所具有的夢想與一般人相差無幾,財富、成功、金錢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