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平江起義揚眉日,

工農革命旗幟鮮。

32年後,即1959年,彭德懷在逆境中回憶當年金戈鐵馬的戰鬥生活,描繪出那時會場上的動人情景,寫道:“群眾熱情象鐵水紅流,火花噴放,革命吼聲直上雲霄”,使到會人員受到很大鼓舞。

平江城裡裡的槍聲,震驚了反動營壘。湖南省會長沙市的《大公報》,7月25日以醒目的大標題《湘省共禍未已》報道說:“平江駐軍與共產黨在平組蘇維埃政府”。《湖南清鄉公報》第五期驚呼平江駐軍“叛變”,“聚眾逾2萬人,將窺省垣”。湖南省主席魯滌平在官邸閱報,看到“平江匪勢,日甚一日,刻甚一刻”,“難民竄投屬會幾近千人,驚慌萬狀,面如死灰”等語,大罵周磐無能。

周磐師部在平江被彭德懷遣散,杜際唐等狼狽而回,周磐不得不向魯滌平遞上辭呈。魯滌平急令第一戰區代指揮官張輝瓚飛調朱耀華師並駐瀏陽的一個營,及獨五師三團的一、二營,由瀏陽向平江堵剿。又調獨立五師之第四、五、六團,由嶽州向平江堵剿;第二軍的一個團由長沙向平江進剿。這還不放心,更電請鄂、贛兩省派兵堵截,企圖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攻堵擊,消滅剛剛誕生的紅五軍。

紅五軍早已派人探得敵人的部署。25日,彭德懷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利用平江群山環抱、峽澗縱橫,群眾發動充分的有利條件,打擊來犯之敵。彭德懷命令特務連、機槍連在城西築工事,引敵向該處進攻;一團從正面出擊;四、七團南北夾擊,擬殲敵一至兩個團,提高紅軍計程車氣與威望,然後撤出平江城,向江西、鄂南方向發展。

7月29日,湘軍8個團形成對平江城半月形的大包圍。其中5個團分兩個梯隊沿長平大路向平江城西、城南兩門推進。

7月30日,湘軍第一梯隊向平江城西關紅五軍陣地發動進攻,被紅五軍一團火力阻截,傷亡頗重。彭德懷率第七團從敵側向南突擊,打破敵人部署,敵軍退至公路南側,激戰至黃昏,湘軍第二梯隊亦接近紅軍陣地。原計由南向北配合夾擊的紅五軍四團未到,七團獨立難支,彭德懷決定撤出戰鬥,從北門出城撤往東鄉。此役,七團團長共產黨員黃純一壯烈犧牲,戰士傷亡100餘人。

彭德懷後來總結紅五軍守衛平江失利的原因說,這是由於25日軍事會議確定的戰鬥部署有錯誤,“沒有認識到革命的長期性”,要能“早一點主動撤出,讓敵撲空,那就可以避免這些損失。應將部隊佈置於長壽街和江西省的修水、銅鼓邊界,以團為單位分散打土豪、分田地做好群眾工作”⑩。彭德懷多次總結守衛平江的教訓,對於平江起義的勝利總是歸結於黨的領導,歸結於井岡山旗幟的影響和平江地區群眾的支援。

彭德懷同滕代遠、黃公略一起發動和領導的平江起義,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上的重要一頁。它發生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革命處於低潮之際;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人組織和領導的武裝力量,對國民黨血腥鎮壓的又一次反擊。

第04章 奔赴井岡山

彭德懷一、七團和軍直屬隊退出平江城後,向東鄉龍門轉移。沿途受到農民的熱烈歡迎,他們把紅軍看作是自己的救星,是自己的好兄弟。農村的房屋經反動派的反覆“清鄉”,大部被燒燬,農民仍儘量騰出房屋給紅軍宿營,說:“不能讓自己的軍隊露宿淋雨。”彭德懷第一次聽到農民這樣對待和稱呼自己的部隊,倍感親切。他由衷地感到,決不能辜負民眾的期望,一定要把這支部隊儲存下來,使其發展壯大,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做出貢獻。

為在政治上建設紅五軍,彭德懷等決定部隊暫駐龍門,進行整訓。首先建立了五軍政治部,由黨代表滕代遠兼主任,張榮生任副主任。然後,從軍部到連建立了黨代表和黨的各級組織。支部建立在連上,加強了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也加強和健全了士兵委員會工作。連隊和機關一起開展群眾工作,大家拎著灰桶刷寫標語,拿著宣傳筒宣傳黨的政策。

起義以前,部隊一直駐紮在城鎮,到了農村,環境艱苦,常受敵追擊要爬山過坳,夜晚行軍。有的人願意革命,就是吃不了苦,起義後看到群眾的親切關懷,看到首長的以身作則,又透過整訓提高了覺悟,便逐步習慣了農村生活,逃亡現象大大減少,全軍士氣高漲。

紅五軍退出平江,湖南省主席兼清鄉督辦魯滌平、清鄉會辦何鍵急電張輝瓚、劉鍘、朱耀華說:“現雖收復平城,而殘眾尚未撲滅,其逃竄於各鄉鎮者為數尚多”,“暴動事實時有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