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日軍向江灣、吳淤一帶發動第一次總攻,被我軍粉碎。
8日:日軍進攻閘北、吳淞,守軍英勇抵抗。
18日:張治中率第5軍全部抵吳淞前線,歸蔣光鼐指揮,參加作戰。
日軍司令植田謙吉向我軍提出最後通牒,要我軍從吳淞、閘北後退20裡。
20日:19路軍發出通電,決以鐵血答覆日本通牒。
日軍發動總攻,吳淞全線激戰。
22日:日軍傾巢續攻廟行鎮以南陣地,戰鬥空前激烈;終被張治中將軍率部擊退,我軍聲譽大振。
24日:馬占山變節降敵,在龍江任偽黑龍江省省長。
29日:日軍再度發動新的總攻,我軍在閘北八字橋、天通庵與敵激戰。
3月3日:國際聯盟特別大會決定,要求中日雙方停止戰爭。
31日:蘇炳文在海拉爾通電就任黑龍江省自衛軍總司令。
4月7日:國民政府在洛陽召開國難會議,討論安內攘外政策,決議對日交涉,全力“剿共”。
29日:侵華日軍司令白川義則被炸重傷,5月26日死亡。
5月5日:《上海停戰協定》簽訂。“一·二八”淞滬抗日戰爭宣告結束。
24日:國民政府任蔣介石兼豫鄂皖3省剿匪總司令,李濟琛為副司令。
6月9日:蔣介石在廬山豫鄂皖贛湘5省“剿匪”會議上,宣佈“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8月26日:國民政府準張學良辭北平綏靖分署主任職。
29日:東北義勇軍攻瀋陽、燒日飛機場,毀機27架。
9月1日:東北義勇軍同時向瀋陽、長春撫順日軍進攻。
7日:察哈爾、熱河義勇軍組成軍委會指揮部聯合抗日,民團蜂起響應。
12月1日:國民政府由洛陽遷回南京。
4日:蘇炳文部彈盡援絕,不得已退入蘇聯境內。馬占山亦隨同進入蘇境。
(1933年)
1月1日:日軍攻擊山海關。
3日:日軍侵佔山海關,守軍安德馨營全部壯烈犧牲。
5日:閻錫山、韓復榘發出通電,誓為抗日前驅。
10日:丁超、李杜率部退入蘇聯境內。
22日:國民政府外交部再次照會日本駐華大使,要求撤退榆關日軍。
2月7日:蔣介石到江西“督剿”紅軍。
17日:日軍下達進攻熱河的作戰命令。
18日:張學良抵達熱河,與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聯合發表決心守土的抗日通電。
20日:北平軍分會決定成立兩個集團軍與日軍作戰。第1集團軍總司令由張學良兼任,紫2集團軍總司令張作相,副總司令湯玉麟。
3月3日:日軍進軍承德,湯玉麟率部不戰而退灤平。萬福林部退入喜峰口,張作相部退入古北口,熱河淪陷。
6日:蔣介石飛漢口,當晚專車北上保定。
9日:蔣介石抵達保定,當日約見張學良並召集軍事會議,準張學良辭去本兼各職,派軍政部長何應欽代理北平軍分會委員長。
:第29軍在喜峰口與日軍激戰。
10日:張學良發表辭職通電。
12日:國民政府明令公佈:張學良辭去本兼各職,任命何應欽兼代表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東北軍編為4個軍,歸北平分會指揮。
18日:日軍攻擊潘家口,並在潘家口、喜峰口、鐵門關、董家口一線與第29軍形成對峙。
19日:蔣介石在保定召見第29軍軍長宋哲元,嘉勉29軍戰績。
24日:蔣介石到北平,召開軍事會議,晚返保定。
27日:日本政府正式通告退出國際聯盟。
4月10日:張學良攜眷出國考察。
5月4日:行政院設立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任黃郛為委員長,與日方談判停戰。
26日:馮玉祥在張家口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發表通電宣告就任總司令職。委任佟麟閣暫代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委託吉鴻昌為察哈爾省警備司令。
31日:《塘沽停戰協定》簽訂。
6月22日:馬占山、蘇炳文繞道回國後,被國民黨中央任命為軍事委員會委員。
11月20日:“福建事變”發生。陳銘樞、蔡廷鍇、李濟琛、蔣光鼐等通電成立“中華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