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越高越要加倍小心,不能掉以輕心,要更謹慎。
——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要善於利用股市中的壞訊息獲取額外收益。無論這些壞訊息是真是假,即使是真的,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所以人們經常會發現,當巴菲特聽到某些壞訊息時會眼睛發亮,把它看作是買進股票的好時機。
2007年10月24日,巴菲特在中國大連出席伯克希爾公司控股的IMC大連新工廠開業慶典時說,任何時候、任何東西有巨幅上漲的時候,這時人們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認為自己才做了兩年投資就賺了那麼多錢,從而變得暈暈乎乎起來。
當時,中國股票市場正在歷史最高點6000點左右,巴菲特小心翼翼地說,他不知道中國股市的明後年是不是還會繼續上漲,但他知道股票價格越高投資者越要小心。就他個人而言,他總是在股市下跌過程中買進股票的,因為他的長期投資不需要過於關注短期價格。
與巴菲特的表述相比,查理·芒格的觀點更是直截了當。他說,中國股市暴漲後的唯一出路就是暴跌。這樣的忠告在當時很少有人聽得進,甚至很少有人意識到。因為就在上證綜合指數達到3000點時,大家還都在議論有沒有泡沫,可是當股指上升到4000點時,就聽不到有人這樣說了;當股票指數上升到5000點時,市場上又是一片有關泡沫的議論聲,到了6000點時就沒人提泡沫了。
當時,就連國際投資大師詹姆斯·羅傑斯也認為這時候中國股市的泡沫是“潛在的”,相比之下只有巴菲特、查理·芒格頭腦更清醒。
仔細研究可以發現,巴菲特的投資策略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反向投資策略。準確地說,他遵循的是一條選擇性反向投資策略,而不是傳統的反向投資策略。
具體地說,傳統的反向投資策略,是指投資者只購買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表現不好、大多數投資者不願意購買的股票;而選擇性反向投資策略,是指即使在整個股市普遍下跌的情況下,也不會閉著眼睛買股票,而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帶有選擇性。
例如就巴菲特而言,這時候他的選擇條件是目標公司要具備永續性競爭優勢,並且股票價格大大低於內在價值。這種購買策略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慧眼識珠,認識到目標公司具有永續性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是辨別購買良機,因為這時候的價格大大低於內在價值,所以投資該股票後用不了多久,價格就會回升到與其內在價值持平或以上的水平。
在整個股市下跌過程中,巴菲特特別喜歡那些具有永續性競爭優勢的企業,他稱之為“健康”企業。這些企業雖然數量很少,卻是巴菲特精心選擇的物件。與此相對應的另一類企業是價格競爭性商品企業,巴菲特稱之為“病態”企業。這些企業數量很多,可是在巴菲特看來卻沒有什麼投資價值。
那麼,投資者怎樣識別健康的、具有永續性競爭優勢的企業呢?巴菲特的小兒子彼德·巴菲特的前妻瑪麗·巴菲特,與人合作出版了一本《新巴菲特法則——震盪市中的大師策略》,把巴菲特的經驗概括為以下10點:
①是否表現出一貫的高股東權益收益率(12%以上);
②是否表現出一貫的高總資本回報率(12%甚至更高,銀行和金融公司超過1%、股東權益收益率一貫超過12%);
③公司的收益是否表現出很強的上升趨勢;
④公司是否適時地得到資助(長期債務一般低於5倍淨收益);
⑤擁有品牌或服務的公司是否在市場中佔有競爭優勢;
⑥公司是否依賴工會組織;
⑦公司是否會和通貨膨脹一起提價;
⑧公司如何支配保留盈餘;
⑨公司是否會回購股票;
⑩公司股價和賬面價值是否都在增長。
對照上述條件,找到那些具備永續性競爭優勢的股票後,接下來就要進行內在價值和投資回報率的量化分析了。這時,就可以利用其他投資者的悲觀主義、目光短淺,低價買入被他們忽略的好股票。
巴菲特認為,一聽到壞訊息就拋售股票的“壞訊息現象”在股市中十分普遍,雖然許多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也知道長期投資的必要性,可是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很少。而這就意味著,目光長遠的投資者會有更多機會從目光短淺的投資者遺棄的股票中,尋找到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好股票。這就是他每當聽到壞訊息就眼睛發亮的原因所在。【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訣】巴菲特的選擇性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