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起來。因為在1975年新疆吐魯番地區出土了一批吐火羅文A(焉耆文)《彌勒會見記劇本》殘卷。我受新疆博物館的委託解讀這些殘卷。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進度比我預想的要快得多,從1982年起,我在國內外一些雜誌上用漢文和英文發表了一些論文。將來準備把全部殘卷整理成一部書出版。

有人可能認為,搞一些枯燥的語法現象同艱深的宗教理論,會同文學翻譯與創作有矛盾。也許是因為我在兩方面都搞得不夠深,我倒沒有感到有什麼矛盾,反而覺得有利於腦筋的休息。換一個工作,腦筋就好像刀子重新磨了一樣,頓時鋒利好用。五六十年以來,我就是這樣搞下來的。我不但翻譯文學作品,自己也從事創作。少年時代大概也寫過詩。從高中起就專寫散文,迄今未斷。已經出版了四個散文集:《天竺心影》,1980年,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朗潤集》,198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季羨林選集》,1980年,香港文學研究社出版;《季羨林散文集》,198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五個集子《萬泉集》也已出版。個人*《留德十年》也在排印之中。

從上面敘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這一生是翻譯與創作並舉,語言、歷史與文藝理論齊抓,對比較文學、民間文學等等也有濃厚的興趣,是一個典型的地地道道的“雜家”。我原以為,我成為“雜家”是被環境逼出來的。現在看起來,似乎並非如此,我真好像是有一些“雜家細胞”。現在環境早已改變了,而我仍然是東抓西抓,還樂此不疲,這事實我能否認掉嗎?我早已年逾古稀,至今仍無改變的跡象和意願,我恐怕將以“雜家”終了。

1988年4月15日寫完

1992年4月補充重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季羨林自選集》跋

季羨林先生是我尊敬的國學大師,但他的貢獻和意義又遠在其學問之上。我嘗問先生:“你所治之學,如吐火羅文,如大印度佛教,於今天何用?”他肅然答道:“學問不問有用無用,只問精不精。”嚴謹的治學態度發人深省。此其一令人尊敬。先生學問雖專、雖深,然文風曉暢樸實,散文尤美。就是有關佛學、中外文化交流,甚至如《糖史》這些很專的學術論著也深入淺出,條分縷析。雖學富五車,卻水深愈靜,絕無一絲賣弄。此其二令人尊敬。先生以教授身份居校園凡六十年,然放眼天下,心憂國事。常憶季荷池畔紅磚小樓,拜訪時,品評人事,說到動人處,竟眼含熱淚。我曾問之,最佩服者何人。答曰:“梁漱溟”。又問再有何人。答曰:“彭德懷。”問其因,只為他們有骨氣。聯絡“*”中,先生身陷牛棚,寧折不屈,士身不可辱,公心憂天下。此其三令人尊敬。

先生學問之衣缽,自有專業人士接而傳之。然治學之志、文章之風、人格之美則應為學術界、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所學、所重。而這一切又都體現在先生的文章著作中。於是遂建議於先生全部著作中,選易普及之篇,面對一般讀者,編一季文普及讀本。適有漆峻泓先生、華藝出版社領導多方促成,於是有此選本問世,庶可體現初衷。

梁衡

2008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