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糧長見家破人亡也上吊了。蒲松齡根據這個故事情節,稍加改變,寫成了《聊齋志異》中著名的《促織》一文。

土地兼併問題也在當時逐步凸顯出來,大量土地流向皇室勳貴官僚地主手中。農民沒有必需的土地,流民問題也已逐漸形成。宣德三年(1428),“山西饑民流往至南陽諸郡不下十萬餘口,有司軍衛及巡檢司各遣人捕逐,民愈窮困,死亡者多”。宣德五年(1430),北直隸易州有逃民1229戶,山東濰縣有逃民3407戶。

另外,自成祖朱棣以來,朱元璋制定的祖制受到破壞,宦官逐漸受到重用。宣德元年七月,在內府設定教習內官監的內書堂,大學士陳山負責教授。宣宗時期,宦官尚未形成專權的局面,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到了他兒子英宗朱祁鎮時,王振專權,以致朱祁鎮被蒙古俘虜,差點斷送了大明江山。

朱瞻基個人小檔案

姓名:朱瞻基出生: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初九日

屬相:虎

卒年:宣德十年(1435)

享年:38歲

諡號:章皇帝

廟號:宣宗

陵寢:景陵

父親:朱高熾

母親:張皇后

初婚:20歲

配偶:胡皇后,孫皇后

子女:2子,2女

繼承人:朱祁鎮

最得意:仁宣之治

最失意:英年早逝

最不幸:明代第一個廢后的皇帝

最痛心:被稱為“促織天子”

最擅長:鬥蟋蟀、詩畫

英宗朱祁鎮,是明朝開國以來的第六位皇帝,生於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十一日,英宗像屬羊。他9歲登極,年號“正統”,14年後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失去帝位。8年之後,透過“奪門之變”重登寶座,年號“天順”,在位8年,兩階段共在位22年,38歲時駕崩,廟號“英宗”。英宗雖然壽命跟他父親宣宗一樣,但他的一生卻比其父要曲折得多。

英宗很早就得到命運的垂青,出生兩個多月便被冊立為皇太子,成為有明一代年紀最小的皇儲。父親宣宗結婚10年沒有子嗣,對這個姍姍來遲的太子自然十分疼愛,並寄予厚望。宣宗駕崩後,在祖母張太后的主持下,年僅9歲(實際年齡只有7歲)的朱祁鎮順利登上皇位,君臨天下。這是他一生中的幸運之處。但從另一個角度說,幼年喪父,不能不說是人生一大不幸。而更可悲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竟然連自己的生母是誰都產生了疑問。

誰是生母

誰是英宗的生母?在這關係到皇家龍脈的大事上本不應成為問題,但英宗的生母的確存在著不同的說法。

孫貴妃說。《明書》、《明實錄》等書持此說。《明書》中記載孫貴妃於“宣德二年十一月,生英宗皇帝”。孫貴妃,永城縣(今河南永城)人,主簿孫忠女。10歲時,經彭城伯夫人、張太后母親向成祖推薦,選入內宮撫養。永樂十五年(1417),冊封為皇太孫嬪。宣宗即位後,冊立孫氏為貴妃。朱祁鎮的出生並被立為太子,成為孫氏爭奪皇后之位的最重要的砝碼。後來太后和諸大臣同意宣宗廢掉胡皇后,冊立孫貴妃為皇后,應是母以子貴。

宮人說。還有些人認為英宗為宮女所生,孫氏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偷偷抱養宮人之子為己子,而那個宮女卻銷聲匿跡了。《明史稿》記載孫氏“子宮人子,於是眷寵日重”。查繼佐《罪惟錄》也說孫貴妃“寵冠後宮,宮人有子,貴妃子之”。《明史》中也認同這種說法。

當時人王錡的著作《寓圃雜記》裡有更加詳細的記載:宣宗胡皇后無子,宮中(一雲紀氏)有子,孫貴妃攘為己子,遂得冊為皇后,而廢胡為仙姑。……英宗立,尊張太后為太皇太后、孫為太后。胡每事謙讓,不敢居孫之右。正統七年,太皇太后崩,凡六宮有位號者皆得祭奠,胡不敢與太后之列,惟與諸嬪妃同事。孫太后知而有見譴之意,胡因痛哭而殂。太后命閣下諸臣議治喪之儀,時楊士奇臥病於家,諸臣往問,士奇曰:“當以後禮殮,葬景陵。”問者曰:“此非內中所欲。”士奇遂面壁不答,惟曰:“後世罵名。”諸臣因議以嬪御禮葬。天順六年,孫太后崩,英宗尚不知己非孫所出,惟皇后錢氏知其詳,亦不言。八年,英宗大漸,後泣訴曰:“皇上非孫太后所生,實宮人之子,死於非命,久無稱號。胡皇后賢而無罪,廢為仙姑。其死也,人畏孫太后,殮葬皆不如禮。胡後位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