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4部分

讀,然後賦予臺詞意義,但編劇卻丟失了臺詞和角色本身的依託。在這方面,伍迪…艾倫的話嘮電影則是個中典範,以“安妮…霍爾”為例,電影裡的男主角和女主角那些看似沒有任何意義的對話,其實都依託著他們各自的生活階級、各自的精英教育、各自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有他們各自的人格、形象和個性,喋喋不休的話語成為了表演手段,在沒有任何“方法派”表演的支撐之下,觀眾對於角色形象卻無比深刻。

但是在現代好萊塢,越來越少編劇願意挖掘文字習語本身的魅力,毫無文學修養的導演只能越來越倚重動作場面和視覺特效。“珍珠港”就是如此,如果不是用來惡搞,電影裡沒有任何一句臺詞具有價值,更不要說所謂的餘韻了。

蘭斯在撰寫“借刀殺人”劇本時,就對臺詞進行了精心安排。包括人物塑造,包括劇情推動,包括氛圍營造,臺詞的力量都功不可沒。這一次的“水果硬糖”也是如此,故事的核心是獵物和獵人立場的不斷轉變。

在一開始,人們都以為傑夫是獵人,海莉是獵物;隨後兩個人位置變換,支撐起了故事的後半部分;但到了最後,傑夫和海莉都是獵人,也都是獵物,真正丟給觀眾的反思,才是電影的核心,於是,電影成為了獵人,觀眾成為了獵物。

蘭斯想要達到這樣的高度,就必須對傑夫和海莉兩個角色進行深入研究。

首先是海莉這個角色,她為什麼會想要對戀/童/癖進行報復,又為什麼會選擇以身犯險的方法,而不是報警?這將會成為支撐整個電影內涵思想的核心。但在布萊恩的劇本之中,對於這一點卻幾乎沒有任何闡述,僅僅只是暗示了海莉朋友的失蹤與傑夫有關,但問題就在於,僅僅只是自己朋友的失蹤——甚至是死亡,就讓海莉做出瞭如此出格乃至可怕的事,就讓海莉做出了閹割這樣慘無人道的決定,這似乎說不過去。

所以,在上一世,人們觀看完電影之後,最大的感覺是不適感。他們一方面知道傑夫的做法不對,但由於電影裡沒有表現出來,所以痛恨沒有那麼真實;另一方面則因為海莉的過激舉動而毛骨悚然,甚至引發了許多人譴責海莉的動用私刑的行為。這也是電影結束之後,關於傑夫和海莉之間爭論如此激烈的原因。

事實上,仔細研究劇本就可以發現,事情根本不是如此。

在故事裡,海莉先是假裝要閹割傑夫,她用了大量的心理暗示讓傑夫相信自己被閹割了,這對觀眾造成了心理折磨,但她實際上根本沒有進行閹割,後來傑夫掙脫束縛之後就觀察了自己的下半身,沒有絕望,反而是放心了下來。這是第一步。

隨後,海莉故意留下了空隙,以“洗澡”為由,給傑夫了足夠時間掙脫。傑夫成功擺脫之後,他有機會報警來結束這所有一切,但他卻選擇了以牙還牙,決定殺害海莉。其實,此時海莉就留給了傑夫選擇空間,傑夫的選擇將決定後續走向。傑夫選擇了報復,於是海莉躲藏在浴室裡,用電擊槍擊昏了傑夫,展開第二次折磨。

隨後,海莉以傑夫的初戀為要挾,逼迫傑夫帶著繩套從二樓跳下來,完成上吊自殺,否則就將傑夫戀/童的事實公佈於眾,讓他聲名掃地。傑夫選擇了跳樓,電影就此結束,此時觀眾的心理折磨達到了巔峰,對海莉的“惡行”更是無法接受。

但海莉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想要傑夫死亡,海莉留下的繩索足夠長,傑夫跳下去之後繩子根本沒有拉直,還可以聽到傑夫落到草地上的聲音。這也意味著,海莉又一次玩弄了傑夫,讓他以為自殺就可以洗脫罪名,顯然,對於傑夫來說,名譽已經大於生命——就好像之前選擇放棄報警、私下解決一樣,這一次他選擇了名譽、放棄了生命,當心理極度恐慌的狀況下,卻發現繩子是足夠長的,自己掉到了一樓草地裡。“想死,卻不能死”,這才是海莉的終極目標。

換而言之,海莉利用了兩次假象——閹割和死亡,狠狠地對傑夫進行了精神折磨,真正地達到了懲罰的目的。傑夫的身體始終沒有收到真正的傷害,但卻為自己的罪惡付出了慘痛代價。

觀眾之所以沒有能夠領會這一點,一方面是觀看不夠仔細,如果反覆觀看,這些細節都可以找得到,這也是影迷們爭議的產生來源;一方面則是角色缺少了塑造,尤其是海莉,這使得許多行為動作都失去了情感支撐,自然無法進一步打動觀眾。

海莉拒絕報警,而選擇了親自執行懲罰,但卻又放棄了身體懲罰,以精神折磨來換取代價,這是因為什麼呢?也許,海莉曾經自己經歷過這樣的事件,報警之後卻沒有成功,甚至讓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