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兩部作品才重新回到大眾視線。事實上,在這十年之間,羅伯特就一直潛心研究動作捕捉技術,先後拍攝出了“極地特快”、“貝奧武夫”、“聖誕頌歌”三部作品,全部採用動作捕捉技術完成。不過,這三部作品都差強人意,讓人看不出使用動作捕捉技術的必要,一度讓該技術陷入了爭議之中——許多業內人士都認為這種技術沒有存在的必要,要麼使用真人演員,要麼使用電腦特效製作,這就足夠了。
但如果沒有動作捕捉技術,“猩球崛起”這樣的作品就達不到後來的高度,同樣,“無敵浩克”這部作品也達不到蘭斯的要求。動作捕捉技術無疑是蘭斯的首選,而且是必要選擇。
現在問題就在於,2006年的當下,該技術的發展似乎還沒有達到四年後的高度。“無敵浩克”這部作品的未來前景,越發撲朔迷離起來。(未完待續。)
858 呼之欲出
動作捕捉技術並沒有那麼簡單,它包括了機械式、聲學式、電磁式、光學式等多個分支,每種捕捉技術的不同都會導致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精準,當然還有不同的成本。
電影拍攝技術層面的變革,往往也是推動電影產業進展的轉折點。電腦特效技術的成熟,成就了“泰坦尼克號”的世紀末票房神話;3d技術的發展完善,促進了“阿凡達”的全球狂潮;動作捕捉技術的程序,則成為了“魔戒”系列、“金剛”、“猩球崛起”等作品的成功保障。如果沒有相對應技術的保障,這些作品也將無法達到人們所期待的高度。
在上一世的“綠巨人浩克”和“無敵浩克”之中,動作捕捉技術都沒有使用,變身之後的綠巨人完全透過電腦特效來完成,業界執牛耳的工業光魔負責了綠巨人的製作。
當然,以現在的電腦特效技術而言,已經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境界,綠巨人不會脫離於螢幕之外,從真實感角度來看,沒有太大問題,這也是環球影業時隔十年之後,將“綠巨人浩克”再次搬上熒幕的原因——他們也意識到了技術層面的重要性,現在的技術終於讓他們可以突破以前電視、電影裡對綠巨人的所有想象,創造出一個更加震撼的形象。
但這種方式的最大問題就在於沒有靈魂。
一個很簡單的對比,皮克斯作為電腦特效製作動畫業界的泰斗,他們製作的動畫片可以營造出真實世界的景象,“海底總動員”就因為電影裡逼真的畫面效果而引發了整個業界的轟動。但,動畫片即使再逼真,其中角色還是缺少表情細膩的變化以及眼神傳遞的情緒,完全需要依靠配音演員的發揮來賦予角色生命力。
所以,無論是“綠巨人浩克”還是“無敵浩克”,布魯斯…班納變身成為綠巨人之後,表演方面的缺失都成為了巨大短板。“無敵浩克”還好一些,因為劇本之中對浩克幾乎沒有進行挖掘,缺失也就缺失了;但對“綠巨人浩克”來說卻是致命的,李/安只能透過浩克的背影和環境對比來凸顯出綠巨人的落寞,這就導致了劇本創作的角色出現了一個漏洞,整個起承轉合也就不完整起來。
在這時候,就需要動作捕捉技術的彌補了。因為動作捕捉技術的本質,還是演員在進行表演。以“猩球崛起”為例,電影之中,安迪…瑟金斯幾乎完整地呈現出了猩猩之王凱撒內心的情緒變化,從面部表情到眼神細節再到肢體動作,將隱藏在“猩猩”外表之下的那個靈魂真實而生動地呈現了出來。
動作捕捉技術,這將會是蘭斯版本的“無敵浩克”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電影技術對於蘭斯來說一直都是一個短板,他缺乏相關經驗,所以提起技術問題,不由就再次開始頭疼。蘭斯對於動作捕捉技術的發展現狀沒有足夠了解,但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2004年上映的“金剛”,裡面的金剛就是由安迪…瑟金斯透過動作捕捉技術完成的,在這部作品裡,雖然金剛的表情還是達不到後來“猩球崛起”的高度,但不可否認的是,金剛眼神的哀傷和落寞卻已經傳神地表達了出來。
這是不是意味著,現在的動作捕捉技術已經足夠達到蘭斯的要求了呢?
可是,即使技術層面已經沒有問題了,但表演依舊是巨大的問題。使用動作捕捉技術進行表演,這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和綠屏面前的表演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該技術發展十餘年,具有動作捕捉技術表演經驗的演員不在少數,但真正取得成功的,只有一個人,安迪…瑟金斯。
在2010年“猩球崛起”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之後,安迪開設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培養動作捕捉表演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