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借刀殺人’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最大膽、最創新、最獨特的一部商業電影。
當湯姆…克魯斯坐在計程車的後座,窗外那單一而強烈的燈光將偌大城市之中的孤獨感勾勒出來,人物以簡單到極致的動作、表情和手勢融入抽離感極強的排程中,幾乎不需要任何語言,角色形象就透過鏡頭展現了出來,即使只是一個眼神,都飽含著無數故事,讓人忍不住想起阿基…考里斯馬基(aki…kaurismaki)電影裡的某個場景。但不同的是,施特雷洛將這種帶有濃郁藝術電影視覺風格的手法與一個通俗簡單的動作型別片結合起來,施特雷洛還將約翰…吳(john…woo,吳/宇/森)的鏡頭剪輯組合方式搭配那清冷強烈的光線明暗對比來勾畫出一種足夠暴力卻又足夠冷靜的震撼。
這無疑是推翻好萊塢傳統流行趨勢的做法,卻迸發出了難以置信的迷人魅力。
從電影開始的第一秒鐘,施特雷洛就運用一種小角度強烈光線照射下的區域性高亮和大面積陰影的強烈對比,製造出一種剝離現實的虛幻感,熟悉的場景卻流露出一種疏離的陌生,流動的鏡頭和不疾不徐的推進,營造出茫然迷失的焦躁感,當所有人都在疑惑著‘電影為什麼遲遲無法進入狀態’時,事實上,每個人早就已經置身於施特雷洛構建的世界中。
電影裡每一個鏡頭的光線變化都具有深意,從克魯斯與施特雷洛兩個角色碰面開始,角色之間對抗、合作、疏離、糾纏的每一次情緒變化都可以在鏡頭的流轉之間尋找到蛛絲馬跡,正義與邪惡的對峙、黑白灰三色的混淆,在光影變幻中完美地與劇情結合在一起,恰到好處的對白和適如其分的空白更是將張力推向了極致。
‘借刀殺人’的出現無疑是對過去二十年來型別片在視覺風格方面漸漸走入死衚衕的一次變革:它繼承了約翰…吳、昆汀…塔倫蒂諾式的暴力對撞,卻加入了只有在藝術電影裡才可以看到的細膩光線塑造和獨立於傳統之外的美學選擇,電影最後一場飆車戲,沒有任何一個車外全景,全部都是車內的主觀鏡頭和特寫鏡頭,卻製造了二十一世紀以來最勁爆的飆車場景。
它運用特殊的場面排程方式將演員的表演簡化、細化,同時深化、風格化,改變了型別電影裡對人物內心套路的勾勒,不僅捕捉到了表演爆發的瞬間,而且將方法論的迷人魅力發揮到了極致,電影裡克魯斯與施特雷洛的三次車內對話,僅僅只是依靠表情和臺詞的碰撞,卻勾勒出了令人著迷的情節張力,還有混沌大爆炸般的思想風暴。
它大膽地打破了燈光運用方式,拋棄了犯罪商業電影至關重要的‘現實性’,用天馬行空的光線塑造、畫面質感、鏡頭組合方式和簡明扼要卻存在感極強的音效,將觀眾從********上帶離了現實,進入一個介於虛幻和現實之間的混沌空間。尤其是計程車在洛杉磯的主幹道上行駛的畫面,迸發出一種暢遊於宇宙的恢弘和壯闊,將電影畫面演變成為了油畫藝術。
可以清晰地感覺到,電影以一種近乎藝術呢喃般的緩慢節奏,貫穿全程的慢鏡頭排程和快速剪輯,徹底打亂電影的原本節奏,卻營造出了難以置信的化學反應,讓腎上腺素的爆發持續不斷——保留了商業電影最迷人的部分——看似全程沒有高/潮,但扣人心絃的緊繃張力卻延續到了最後一刻,戛然而止的結局效果更是直接讓人瞠目結舌。
毋庸置疑的是,‘借刀殺人’是一部更加成熟,也更加出色的作品,可以窺見施特雷洛試圖將商業和藝術高度結合的野心。”
讚揚,還是讚揚!哈維爾沒有使用任何直接的稱讚,卻以最敬佩、最詳實的方式將自己的崇敬表達了出來,在博文的最後,他如此寫到:
“這是一部需要耐心和專注去欣賞的作品,不是因為它太過難懂,而是因為施特雷洛將一個複雜深刻的主題包裝在一個簡單直白的外殼之下,觀影結束之後,引發的頭腦風暴才是電影最成功的地方。距離觀影結束已經過去了四個小時,但我的思緒依舊沒有沉澱下來,我僅僅只能記錄下我作為一名觀眾、一名攝影師的觀看,卻沒有辦法記錄下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震撼和反思。
今晚,我將第二次走進電影院,靜靜地欣賞這部作品。”
這篇博文刊登時,是一個萬籟俱靜的時刻,凌晨四點,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夢鄉,即使是派對動物們也都因為酒精的關係而陷入了昏迷,只要少數遊戲愛好者們依舊在網路上奮鬥著,這嚴重影響了博文的點選率。
在最開始一個小時內,點選率只有可憐的三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