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全力接濟,佘文芳、佘文秀全力教她們持家的“本領”,才勉強渡過了chun荒。

口糧本來就緊巴巴,受於月月和王鳳兩家拖累,虞新河與虞新民兩家,在哪幾年最大的難題,也是如何填飽肚皮。

虞松遠四人,在學校號稱“虞氏四兄弟”,在整個小學和初中,他們的學習永遠是最好的。尤其是舒同,總是同年級第一名。學習好、拳頭硬、威信高、講義氣,也就深得老師們的好感。他們經常逃學,民辦老師們卻從不找他們的麻煩。

虞松遠最愛乾的事,是帶著兄弟們找食物。

戽魚、抓螞蚱、掏鳥蛋、捉麻雀、粘知了、挖土狗子(蘇北方言,知了蛹)、抓蛙子(青蛙,此處讀hua,第三聲)等等,只要是能吃的,幾乎無所不抓,無所不jing。

蘇北農村溝渠縱橫,那時,村裡人都在忙著農業學大寨,農閒時社隊村三級組織農民大搞農田水利建設,挖溝渠治鹽鹼。這些溝塘河汊,也就成了虞松遠四人的主戰場,chun夏秋冬一年四季,戽魚,是他們最樂意乾的事。

在四家大人為填飽肚皮而鬥爭的關鍵時刻,玩童虞松遠和他的兄弟們,為這四家組成的大家庭戰勝chun荒,做了很大的貢獻。

第八章 賊不走空

兩個嬸子磕磕絆絆、捉襟見肘般的ri子,讓虞松遠和他的兄弟們開始了行動。

虞松遠從很小時候起,就跟著小爺學會了看魚、打塘、戽魚的絕技。溝塘河汊眾多,並非有水的地方就有魚,並非所有有魚的地方都能戽。哪裡有魚,哪裡能戽,哪裡值得戽,都有很多講究的。

人都說賊不走空,從十一二歲開始,虞松遠戽魚從來不走空。

開始,都是小爺農閒時,帶著他們戽。於月月、王鳳搬來的第三年,也是四家肚皮最餓的一年,虞松遠他們開始獨自幹了。第一次,他帶著兄弟三人,到二道渠一個支汊裡幹了一夜,將水戽光,卻只戽了幾斤刀魚(蘇北方言鯽魚)。

虞松遠大為不解。根據他的水感,十幾米長的溝段,水草茂密,水質較好,水下時有水湍流湧動,這裡肯定有大魚,最少應該能戽一二十斤魚才對。他沒放棄,第二早晨讓舒同先將魚送回去,一邊請小爺虞新民專程來一趟。

小爺來了後,揹著手前前後後看了一遍說,“你沒看錯,有很多魚,都在淤泥裡。”

虞松遠恍然大悟,立即帶著兄弟幾人用臉盆扒淤泥,結果,從泥裡扒出十來斤圓滾滾、活蹦亂跳的大泥鰍,七八條大長魚(蘇北方言,蟮魚),更讓人吃驚的是,還扒出三條大烏魚(蘇北方言,黑魚),一條小的一斤多重,兩條大的,都四五斤重。

抓兩條大烏魚時,四個孩子根本不是它的對手,小爺親自動手,才將其捕獲。五個人一直忙到午飯後,才將溝裡的淤泥全部扒了一遍。然後,挖開兩頭的圍堰,暢通水流。這是規矩,生產隊、大隊不反對村民圍堰戽魚,但你戽完必須拆除圍堰,暢通水流。

幹完時,小爺在溝邊點起火,給他們燒山芋當午餐吃。虞松遠四人則將魚全部用水洗乾淨,再洗淨身上的泥水。吃山芋時,小爺滿意地傳授道:

“你看得很準,這裡淤泥有一尺多深,草多,水好,適合泥鰍、長魚呆。烏魚來了沒多久,你看到的水湧和湍流,就是烏魚在捕獵。乖乖,這東西厲害著哪。刀魚差不多讓它吃光了,要不了幾天,其它魚也就讓它吃光了。”

“烏魚這麼厲害,時間長了,魚不就都讓它吃光了麼。那以後還有其它魚麼?”陳嵐不解,擔心地問。

“不會的。在自然界,各種生物之間,由於捕食和被捕食,而形成的食物關係,叫做食物鏈。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浮游動物,浮游動物吃綠藻等。在淡水裡,烏魚等食肉魚類,居於食物鏈高階。把其它魚吃光了,它也得餓死。所以,總體上各類魚類和其他水生物之間,要保持一個相對的平衡。”

吃完午餐,虞新民一邊幫他們收拾傢伙回家,一邊說,“我說不太明白。回去讓教授nǎinǎi,有時間給你們好好講講生物學、食物鏈、生態平衡有關知識。”

幾人打道回府,在村裡引起一陣小轟動,很多人也到這條溝汊其它河段戽,果然基本沒有戽到魚。第一次出手,就戽了近三十斤,剛開始對他們很不屑的虞新河,也不吱聲了。雖然出於安全考慮仍然不支援,但也不明著反對了。

其實,他們夜晚在河溝裡苦戰的時候,虞新河和虞新民兄弟倆,在佘文芳和佘文秀兩姐妹的逼迫下,曾兩次專程來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