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1部分

便驚訝了。

“天吶,是我看錯了嗎?雖然今天有云,但是現在並未收到有雨的訊息,但是我們看到,哈維爾的賽車上,使用的竟然是雨胎!天吶,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第1583章:保胎戰術!

在f1賽事當中,輪胎大致分為乾地胎和雨胎。乾地胎根據賽道的氣溫和速度,分為紫色極軟胎、紅色超軟胎、黃色軟胎、白色中性胎、橙色硬胎五種。

而雨胎分為全雨胎和半雨胎兩種。

其中全雨胎為藍色標識,一般稱為藍胎,是在大雨天氣中使用。而半雨胎因為輪胎邊際是綠色標識,所以也叫綠胎,是在雨勢很小或者剛下過雨地面積水不多的情況下使用。

而現在,威廉姆斯2號車的輪轂上所搭載的,就是藍色全雨胎!

在2018年之前的f1之中,只有場地上明確出現了降雨,賽道上亮起“雨地牌”的時候,賽車才可以進站換臺。但是隨著18年規則的修改,為了獲得更大的戰術多變性,官方已經允許車隊自由選擇進站時機來更換輪胎。

可饒是這樣,大部分的車隊還是會選擇沿襲之前的換胎方式,即路面積水才進站換胎。

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要的一點是全雨胎上有七條環形縱向胎溝,與乾地輪胎上的縱向胎溝相比胎溝的寬度略窄一些,並輔以等寬的斜向弧形胎溝,以中央縱向胎溝為中心分別向兩側放射,因此可以在有效地破壞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水膜的同時,將水有序地排擠出去,以保證輪胎獲得最大的抓地能力。

與乾地輪胎相比,在有積水路面上,使用了雨胎的賽車最高車速優於乾地輪胎,且使賽車更易於控制。

可是,全雨胎的滾動阻力相對略大,對動力傳遞的消耗也相對較大,所以使用這種輪胎在乾地上行駛其最高車速上會大大遜色於乾地胎。

而因為縱向輪胎花紋的力作用,和輪胎材質是軟膠的關係,所以雨胎在乾地的時候耗損極大。

所以幾乎所有車隊都會在見到路面嚴重積水的時候才會更換。

而現在,雖然天空上陰雲密佈,可是誰也不知道這個雨什麼時候能下的來。在體育賽事之中,天氣是最難控制的一個因素,所以幾乎所有車隊都會選擇保守。

如果在比賽一開始就選擇了雨胎,萬一十幾分鐘不下,那豈不是白白浪費了一套輪胎?

所以威廉姆斯車隊的戰術,讓全場的觀眾和解說不得其解。

“天吶,威廉姆斯的技術指導難道是昨晚嗑藥了嗎?現在就早早的換上了雨胎,萬一十幾圈下來不下雨怎麼辦?”

“是啊!所有的車隊都在用光頭胎在跑,這樣一來他們在比賽開始階段就會因為輪胎的關係落後很多的!”

“fkit!昨天好容易拿到的第四位發車,這麼一來全都浪費掉了啊!”

在發車區看臺一片吵嚷之中,果然威廉姆斯一號車已經從第四位落後到了第五位。

然而,雖然解說和現場的觀眾對威廉姆斯二號車吐槽連連,但是在車隊的維修區之內,所有的車隊成員都是一臉的淡定。

出場用雨胎的要求,是哈維爾在賽前自己提出來的。而這個要求,在阿隆索和車隊戰術指導的研究之後也得到了透過。

賽道之上,哈維爾看著不斷有賽車從自己的身邊超越而過,神色淡然。任憑身邊的引擎聲呼嘯,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穩穩前行。

透過這兩天的練習賽和排位賽,對於新賽車的動力水平他已經有了很深的瞭解。所以哪怕現在用的是在極速上有所欠缺的全雨胎,但是憑藉賽車良好的動力輸出,在落後了兩個車位之後,他仍然憑藉穩健的技術牢牢的佔據了第六的位置。並且在控制輪胎磨損的前提下,慢慢拉昇速度。

而此時,天空上的陰雲已經變得更加濃稠。

漢密爾頓此時已經牢牢佔據了優勢,憑藉首位發車的便利,他正在極力的刷著圈速,力圖在比賽開始階段就確認優勢。

他現在的賽車上搭載的是一套白色中性胎,對應目前賽道的溫度和溼度,將賓士賽車的全部效能發揮了出來。

在漢密爾頓看來,因為天氣的不可確定性,至少要為自己預留出一次進站的更換輪胎的時間。

隨著二十餘臺賽車的引擎呼嘯,時間一點點過去。一圈,兩圈,三圈……

馬上,比賽的時間就過去了七分鐘。此時,漢密爾頓已經跑完了四個整圈。在極力拉圈速的情況下,那一套白色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