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凡愚說那麼多有什麼意義?大道理誰都懂,最後還不是在市場上見真章!”
很明顯,這個論調更符合老馬的心思。
在原本老馬的計劃之中,其實是想用網際網路+的工具/社群商業模式來操作這一輪與tsl合作的。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資訊交流越來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社群。而汽車又是僅次於房子的大宗消費品,更容易聚集起社群效應。
將這些散落在各地的,星星點點的分散需求聚攏在一個平臺上,形成新的共同需求並形成規模,就有了網際網路重聚價值。
這種模式的靈感,源自於阿里正在催熟新的商業模式,也就是“工具+社群+電商”的混合模式。
阿里的操作有些複雜,這種模式最具典型的應用其實是阿里的死對頭騰訊。
比如微信,最開始就是一個社交“工具”,先是透過這款工具的社交屬性這種核心功能聚集了大量的目標使用者,然後加入了朋友圈點贊與評論等“社群”功能,繼而新增了微信支付、精選商品、電影票、手機話費充值等“電商”功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網際網路+生態圈。
對於汽車和電動汽車也是一樣的;先用產品聚集到使用者,然後利用網路將這些使用者聚整合社群,再然後植入基於電商的汽車衍生功能,諸如車險app,車貸app,用於加油,高速收費等用途的車載支付平臺,甚至是洗車刷車修車改裝,車輛配飾等衍生消費品經濟。
這裡邊門道如果細考慮那就多了去了,裡邊兒的利潤和價值,也就大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