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涵擰了擰眉頭,認出了那個青衣小廝是家裡的下人,也是奶孃的侄子阿金。
原來今天門房當值的是阿金和另外一個叫劉東的,誰知劉東見天色漸黑,以為沒有什麼人上門了,便找了個藉口開溜了,把阿金一個人扔在了門房。
阿金哪見過太監是什麼樣子?不過見對方是騎馬來的,氣度不凡,倒也知道恭敬相待,可再恭敬相待,他也得問問對方是誰來找誰的吧?
偏偏今兒出門的是皇上身邊最得力的大太監王平,王平哪裡受過這種氣,當即拉下臉來,也不答話,只是斜睨著阿金。
幸好這時顧琦身邊的一位小廝經過,他認出了王平的太監身份,找人通知了後院,並殷勤地上前請王平進屋。
問題是阿金把王平得罪了,王平不肯進去,執意要在門口站著。
阿金也知道自己惹了大禍,搬了張長凳出來請這三人落座,可這三個人誰也沒有看他一眼,阿金倒也沒敢走開,就這麼站在了當頭的王平面前,一副賠罪的樣子。
見到顧琦和謝涵過來,阿金才抹了下臉上的汗,悄無聲息地退到了謝涵身邊,剛要開口說話,謝涵擺了擺手,走到了王平面前,屈膝福了福身子。
“這位公公,臣女謝涵,家父姓謝名紓,已臥病在床一月有餘,才剛因為交代後事深受刺激不幸吐血昏迷過去,至今未醒,家父目前膝下別無他子,只有小女,這聖旨不知小女可否代父跪接?”
顧琦在後面聽了暗道不好,此時他才意識到王平來得真不是時候,更後悔自己不該把謝涵領了來。
萬一王平多嘴問一句謝紓是因為受什麼刺激吐血的,謝涵會如何作答,他又該怎麼回答?
要知道謝涵才是一個六歲的孩子,她哪裡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如果傳到皇上的耳朵裡,說謝紓是因為他顧琦要把謝涵帶回顧家而急怒攻心口噴鮮血,皇上自然要琢磨其中的緣由了。
第四十二章 、彌留
顧琦越想越心驚,忙上前一步搶在謝涵前面開口了。
“王公公,我是定國公府的顧琦,謝紓是我妹丈,我們顧家是一個月前接到妹丈染病不起的信件,忙打發我送這外甥女過來見上一面。才剛我妹丈強撐著交代了幾句家事,隨後便因為身子不適吐了幾口血,如今正昏迷不醒人事不知的,這聖旨只怕是接不了了,有什麼事情還請王公公幫著擔待些。”
顧琦說完偷偷地王平偷偷塞了張銀票。
他雖然沒有面聖的機會,可也認識眼前的這位太監不是普通的太監,而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也曾經來顧府頒過聖旨,每次來顧家也沒少虧過他。
王平雖然對顧琦沒有什麼印象,可皇上身邊的人訊息都很靈通,顧琦一報上他的名號,王公公便知曉了他是定國公顧霖的第二個嫡子,沒有繼承祖業,走的是文職,現今是禮部的一個小郎中,剛五品,沒什麼實權。
不過顧家的面子他不能不賣,定國公曆來鎮守京城的北部防線,是皇帝倚重的重臣,早年的顧霖就曾經多次領兵上陣,把韃靼人擋在了榆關之外,要不太后也不能親自為定國公世子顧琰做媒,把燕州老燕王的孫女端靖縣主嫁給了顧琰。
要知道這端靖縣主雖然只是一個縣主,可因父母早逝,從小在太后身邊長大,深得太后的歡心,太后不捨得她回封地遠嫁,說什麼北地寒苦,這才把她留在了京城嫁給了顧琰,好方便她時不時地進宮探望她。
故而,王公公不動聲色地收了銀票,識趣地沒再追問下去,不過卻提出了一個要求,要親眼看看謝紓,為的是好回去覆命。
顧琦當然不敢攔著不讓見,只得弓著身子在前面引路,謝涵見此,也不好再說什麼,只能跟在後面進了春暉院。
謝紓依舊沒有醒過來,屋子裡的人也都沒有離開,方姨娘正帶著小玉在替謝紓擦洗臉上的血跡,小香和小翠兩個丫鬟正在清理床架上的血跡,冬雪正抱著一床帶血的被子要給外面的婆子送去清洗。
王公公先看了一眼冬雪手裡的被子,再掃了一眼地上的血跡,再上前一步細細端詳了一會閉著眼睛的謝紓,最後再看了眼床架上的血跡,搖了搖頭,什麼也沒有說,轉身離開了,顧琦跟了出去。
謝涵這次並沒有追出去,因為她知道,有顧琦在,肯定不會再讓她輕易開口說話的,而她也不想引起他的懷疑,畢竟這次來的只是一個太監,未必能把她的話帶到御前。
“大夫怎麼還不來?”謝涵一邊問高升一邊上前握住了父親的手。
看著父親這雙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