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又特別重視,所以嘉桂一直都能旁聽旁觀。
也許她的境界也就是從這些耳濡目染開始蛻變的。
現在看見的場景,和她經歷過的緬北那些軍事會議區別很大,不光是說內容,她很多都聽不太懂,最大的區別在於白浩南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絕對存在,就像那個螢幕上的女人一樣,好像誰都能說幾句,嘉桂甚至都不太清楚那個女人到底在哪裡,這又是什麼樣的高科技才能把遠在外地的人也能這樣同時開會。
這裡沒有明顯的官兵上下級觀念,好像的確是在平等條件下的討論,嘉桂對這個很敏感。
譬如說那個螢幕上的女人提出了高收費、貴族化的培養路線,被白浩南搖頭否定了,螢幕上的笑臉男人也附和白浩南的意見,在場更多人都不贊成這麼幹,那個女人也就徵求大家意見,既然反對那就提出別的方案來。
其他人就七嘴八舌。
沒有吵得不可開交,但顯然每個人又挺堅持自己的看法,氛圍很好。
經常用精神鼓勵來凝聚團隊的前游擊隊長很清晰這種感受。
這事兒真的是全新的,所以有很多爭論也是正常的。
舉例說金韶華這樣的情況,他本來成績就不錯,更有足球天賦,已經被安排進了距離訓練營最近的那所重點中學初中,那麼這樣的孩子從屬關係到底在哪裡,訓練營還是學校?以後要是打出成績來榮譽屬於誰?假若真的能夠在職業俱樂部賣出好價錢,這筆錢又該怎麼分?
換成劉大豐這樣外地的少年球員又該怎麼辦,他不光是全面學費和培訓費的問題,平時還要提供食宿費、營養費、津貼等等,不然根本沒法支撐訓練成本,外地球員要不要提供回家路費,家長怎麼來探望照料孩子,這些複雜的細節連宋娜都能擺出來一條條推敲。
從法律的角度來說,這些事情都得先白紙黑字的有個協議,不然到後面很容易導致煮熟的鴨子飛了去,中國人很多時候都喜歡含含糊糊的講人情、談交情,殊不知在足球青訓這個圈子裡,一個孩子可能一文不值,也可能一飛沖天幾百萬!
裡面夾雜的利益太大、太不可捉摸了,老陳也慢條斯理的把自己那幾十年的經驗拿出來分享提供參考,他的感受就是這一波兒青訓大潮跟白浩南他們那個時候的少體校體制有天壤之別,那時候幾乎所有球員的所有權都在體工隊,這也造成後來球員轉會流動的複雜性,但現在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完全的市場化俱樂部資產,還是按照法律條理化的搞清楚最好。
所以這次的會議把樊尚澤請來參與了呢,她也多次發言給大家普及些法律知識,但說到底,中國法律體系在很多方面都是模稜兩可的,特別是涉及到體育範疇的民法甚至都沒有正式的法律,一直都是用的什麼通則,好多參會人員聽得恍然大悟,怪不得新聞裡面經常說法律不完善,白浩南倒是有些詭笑。
但氣氛確實是很好的,關於收費的事情最後拿出了一個有點特色的共同認可方案。
主骨架居然是查爾斯提出來的,好多人提出了修改意見,伊莎被公認為功勞最大。
那就是所有孩子來參加培訓呢,可以做兩次評估,第一次是剛來的時候初評,適不適合運動踢球,這個很容易就能做出來,前幾次體驗是免費的,有興趣再繼續參加培訓就要評估以後收費了,標價參照市面上略貴點,也就是一個小時一百多,各地可以上下浮動調整,最高不能超過兩百,這個價位已經很咂舌了,主要是為了標榜自己比較高階的定位。
但是伊莎隨手就設計了一套極為複雜的優惠打折,也就是連來多少天打折,一次交多少有優惠,介紹朋友來返券,諸如此類其實都是她在網店銷售中用得滾瓜爛熟的套路,把價格實際上控制在六十到八十左右,很多家庭就能接受了,畢竟初期很多孩子都是一週一次或者一個月不超過十次,運動量上來說也夠,一個月千把塊錢的少兒教育支出對很多城市家庭算是很低的配備了。
重點就在查爾斯提出來的第二次評估,一個少年球員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在訓練營踢了一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以後,就可以申請第二次專業評估,他能嫻熟的拿出來一套評估辦法,這是在巴西已經比較公開,再結合這一年來他們在中國帶隊做了些調整,能比較客觀的判斷一個孩子有沒有天賦,有沒有前途,得出的評分就可以決定是否得到獎學金,也就是不同比例的減免培訓費,甚至反過來提供食宿費、營養費,這個評估就等於是專業和業餘的分水嶺。
過了這條線的少年球員,那就是朝著梯隊建設培訓,家庭掏錢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