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當招待,白天要上班,夜裡還要上班,不但沒有工資,而且還要給老闆交“管理費”。

下午三點多鐘,本來有點兒陰沉沉的天氣,終於下起了牛毛細雨。泰國的湄南河平原和沿海地區,年降水量平均在2000毫米左右,比中國的東南沿海要高 500毫米左右,而北部山區的年降水量,竟高達5000毫米,雨季多雨,更是平常而又平常。對當地人來說,這是一件見慣不怪的事情。馬車上的乘客們,男的大都無所謂,女的最多也不過再披上一塊紗龍,誰都沒有放下塑膠頂棚來聊避風雨的意思。──也難怪,一共只有四五個平方米的馬車車廂,比一張雙人床也大不了多少,如果再變成一個籠子,悶在裡面,像沙丁魚罐頭似的,誰受得了?

但是,路卻愈來愈難走了。

泰國的交通,除了一條荷蘭人建的窄軌鐵路直通南北之外,只有曼谷附近湄南河流域和南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公路,是平整的柏油路面,東部高原和北部山區,名義上也有公路,實際上都是略微加寬的鄉村土路,一下雨就翻漿,許多所謂的“公路”,都是半年通車半年閒。這些公路,為避免翻越高山峻嶺,儘量跟著河流的流向走,因此大部分公路,都一面是山,一面是河,修路的土石方量比較大,不可能修得太寬,兩車交匯都比較困難,一旦翻車,就會掉進深不可測的河溝裡去;而一旦發生了塌方滑坡,道路被泥石流所阻,就好像閘了一道閘門一般,單身空手或騎馬固然可以透過,車子要想過去,可就困難了。

扎嘎的這輛馬車從南邦出發,因為前面一段路有公路局的道路工人清障,行進還算順利。眼前的這段路,清障工人還沒有到達,遇上有泥石流擋道,只能卸車拆車,別無他途。中午第一次拆車,道路離南邦近,路基好,還比較乾燥,現在頭上細雨濛濛,腳下泥濘滑溜, 卸下裝上, 幾乎比上午要多付出一倍的力氣,除了托缽僧照例站在一旁默誦經文之外,其餘九人,人人出力,果然有點兒同“車”共濟的樣子。每過一關,大家都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還好,一下午,也不過兩個地方需要拆車,緊趕慢趕,在五點多鐘的時候,終於到達了敖縣縣城。車子還在郊外的山坡上,遠遠地就看見一片房頂,還有一座佛塔,灰白色的塔尖高高地指向天空,美麗而神奇,是佛教國家特有的景色。

敖縣還屬南邦府管轄。再往北,就進入清萊府地界了。在泰北,敖縣並不算最小的縣,但是縣城裡的居民卻不太多,看上去比中國的江南小鎮還要小。所有的商店和居民房,清一色兒全是高腳樓,與村寨裡的高腳樓不同的是:房頂上蓋的不是椰葉或芭蕉葉,而是當地一種沒放進窯裡燒製過的土瓦。連縣珊,也就是縣衙門,都是高腳樓,只不過是木結構,格局大一些、外觀漂亮一些,房頂上蓋的不是土瓦,而是進口的鍍鋅鐵皮,如此而已。在泰國,不論村寨還是縣城,最大最漂亮的房子,是給佛住的,不是給人住的。這也是佛教國家的特色之一。在敖縣,最好的建築,當然是寺院了。

扎嘎把車子趕到一家掛著“敖縣車馬旅店”大牌子的旅店門口,對大家說:

“再往前,十勝八勝之內,可就沒有宿頭了。天下著雨,眼看就要黑下來。咱們就在這裡過一夜吧?”

其實,他這話不說也不要緊。能在縣城的旅店裡住下,難道還有誰願意到小村寨的土地廟裡過夜不成?

大家紛紛下車。旅店老闆滿臉含笑地迎了出來,合十招呼:

“薩瓦迪!歡迎歡迎!天氣不好,道路阻塞,諸位旅客,一路辛苦!快請進來,小店裝置雖然不是一流的,招待可是頂呱呱的喲:熱飯熱菜,味道可口,招待小姐,服務周到,大小房間,隨意選擇,鋪設整潔,臥具乾淨,光臨住宿,包君滿意!”

吳永剛想起多洛給他的那幾封信,掏出來一看,其中果然有一封是寫給“敖縣車馬旅店格勒老闆”的,就執信在手,上前合十問訊:

“薩瓦迪,請問,您就是格勒老闆嗎?”

“薩瓦迪,不敢當!在下正是格勒。請問有何見教?”

“南邦多洛先生有信給您,請您多多照應。”

吳永剛把多洛的信遞給格勒,他瞄了一眼,立刻就滿臉含春地歡笑起來:

“啊呀,原來是上客光臨,榮幸,榮幸,真是小店的榮幸!多洛先生囑咐小店要伺候得周到些,那是當然!多洛先生就是不吩咐,小店也會以上賓之禮來接待貴客的。”說到這裡,他回頭向門內高聲叫喊:“瑪妮,貴客臨門了,你還不出來接待呀!”

隨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