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次全面決裂,也是日本政府第一次對美國說“不”,因此成了一件很有象徵意義的事件。
而鍾石所做的一切都是源自於這個事件。他很清楚。美日汽車貿易談判還要持續好幾十個月,最終在95年才達成相關的協議。因為這個貿易摩擦,還使得美日之間的關係下降到了一個冰點。
很快,美國對日本的報復就來了。在2月13日。美國宣佈對日實施貿易制裁。同時宣佈,將在3月份使用貿易法中的“超級301”貿易條款。
“超級301”買條款是指美國貿易法中關於301條款的修正案,該條款要求美國政府全權負責調查某個外國對美國出口產品方面的貿易壁壘問題。其核心是將貿易報復權由總統轉向貿易代表署。使得談判的人可以直接實施報復而不需要請示總統。另外,貿易代表署每年在3月底和9月底這6個月的時間內提出美國認為“市場最封閉”和“最不公平”的貿易伙伴和領域,然後再隨後的18個月內雙方進行貿易談判,一旦談判搞不定,美國就可以對這些貿易對手實施單方面的貿易制裁,主要的就是對進口產品實施高關稅,最高可達到100%。
也就是說,當4月1日美國的貿易代表署認定日本市場存在貿易壁壘,然後再隨後的18個月內美日雙方對此不能達成協議的話,那麼美國就可以單方面對日本展開報復,從日本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就有可能比現在的價格昂貴上一倍。
話說回來,日本方面自然也可以對美國的產品施行報復性關稅政策,但是問題在於,日本是貿易順差國,美國是貿易逆差國,雙方處於一個不平等的地位上。換句話說,美國提高關稅,國內的消費者大不了去買美國自己生產的汽車,又或者是歐洲的汽車,反正可供選擇的餘地很大,但是日本汽車要是失去美國這麼一個大市場,汽車工業連帶著國內經濟就將遭受重大的打擊,如果歐洲再有樣學樣,那麼日本汽車就別想混了。
這也是後世為什麼歐洲、美國屢屢對華夏的產品實施高關稅的原因之一。
自然,這一切都和鍾石無關,剩下的事情就看日本人怎麼和美方繼續談判了,他之所以記得,是因為這件事的影響非常之大,不止是日本第一次對美國說不,更重要的是它更引起國際債券市場的連鎖反應。
貿易談判破裂,對於外匯市場的影響是顯而可見的,日元短期內升值已經成了一個必然的態勢,果不其然,在2月14日情人節,日元兌換美元一開盤就暴升,從開盤的106。5一路狂升到最高點的101。10,曾經一度逼近100日元兌換1美元的區間,不過最終到了收盤的時候還是略微有所回撥,最終報收於102。25日元兌換1美元。
鍾石在日元上的押注大獲全勝,億日元隨後以市價兌換成相應的美元,收穫1。517848億美元,算上美元日元的短期利率差,又付出了接近5萬美元利息,最終純收入達到了1。517億美元。
而5000手的日元期貨,則在半個月內盈利4700萬美元,收益200%,也正是在這一天,鍾石全部將它們出手,這才正是落袋為安,最終變成真金實銀。
另外,還有期權方面,在這一天鐘石通知滙豐香港執行期權,這筆期權清算下來賺了7500萬美元,扣除期權費後還剩下7000萬美元。幾筆利潤加在一起,這半個月一來,鍾石賺了2。 687億美元。
有賺自然就有賠的,事實上由於量子基金在日元上下錯了賭注,這回他們可賠大了!(未完待續。。)
第七十三章
對於美日談判前景看好的對沖基金們在日元上下了大重注,但是誰又能想到日本政府真的硬氣了一回呢,結果就是他們虧損巨大,光光是量子基金一家在日元上押的賭注就達到80億美元之多,在2月9日和2月12日這兩天就損失了6。5億美元。除去在日元期貨上的損失,還有為數不菲的期權費也打了水漂。
量子基金此次在日元上的頭寸可以和攻擊英鎊時候建立的頭寸相媲美,結果是大相徑庭,栽了一個重重的跟頭。但是量子基金財大氣粗,加上之前在歐洲債券市場上大賺了一筆,因此在流動性和盈利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其他的對沖基金們就出了大問題。
這樣對沖基金持有大量的債券期貨頭寸,有的還持有長期債券,然後在日元空頭上也持有規模巨大的頭寸,先是美聯儲加息,讓他們在債券期貨上損失了一把,然後在日元期貨上重重地損失一大筆,這讓他們原先規模不大的資金就有些捉襟見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