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這種地方是是非之地,其他省委領導見你找書記不找他會有意見,最好的辦法就是偷偷地來偷偷地走……
高天澤不明白,地委書記找省委書記是最正常不過的事,用不著偷偷摸摸像是做小偷一樣的怕被人發現呀?
董作為上車後很高興,話立即多起來。他有個習慣,人高興話就多,不高興就悶在車裡扎葫蘆。
鄧中康剛才明確地告訴他,繼續留在南集當書記。
無事不登三寶殿(2)
任務完成、目的達到,董作為輕鬆一大截,接下來,便是應付。
在江山仁辦公室,董作為沒有說其他話,只申明特意來看省長,順便請省長品嚐南集新茶。
江山仁說他小氣,每次送禮就是茶葉,難道南集再也沒有其他好東西。
他知道領導是在間接批評他。
南集這幾年工業沒有上新專案,農業產品又單一,還是個典型的農業地區。按常理講,工業落後農業應該勝人一籌,可南集卻是一樣落後……
董作為把重頭戲放在後頭。
每次到省城,最後一站就是王嘉駒家。來的多了,王嘉駒的保姆、公務員及親戚都跟他很熟,彼此間也很隨便。
“怎麼樣老董?”王嘉駒總愛這樣稱呼他。
董作為在王嘉駒印象中,是個老實人,是一名老實的農村基層幹部。
二十年前他們就很熟,王嘉駒到董作為任職的縣搞調查研究,董作為代表縣委陪同王嘉駒在農村調查了十五天,彼此間留下很好的印象。那時董作為是縣委副書記,也不知道王嘉駒會有發展。君子之交淡如水,他們之間沒有摻雜絲毫功利色彩。
調查結束後不久,王嘉駒當上了省委書記,再到董作為所在的縣。此時的他已忘記了董作為的名字,只知道他的相貌特徵。縣委書記告訴他,這人叫董作為,在中央農業幹部管理學院深造。
董作為是在大專畢業後,才知道王嘉駒已經當上了省委書記的,並且得知書記一直沒有忘記他,心裡很是興奮,可他不敢輕易登門拜訪,怕人家議論他跟省委書記攀關係。
田淑琴知道這層關係後,威逼董作為去找王嘉駒。
那時候的董作為的確很老實,怕見大官。
恰好王嘉駒再一次來縣裡搞調查研究,田淑琴見丈夫還是不願找王嘉駒,便李代桃僵單刀赴會。
王嘉駒接見了她。
田淑琴把董作為的情況向王嘉駒作了彙報。董作為當了十幾年縣委副書記,大專畢業沒有一點長進……她來得正是時候,全黨重視文憑。
王嘉駒讓董作為來見他。
董作為來了,老朋友相見,王嘉駒很高興,問董作為願不願意到省委辦公廳工作,要是願意就到辦公廳當處長。
去省城?董作為沒有想過,更怕的是適應不了城裡人的生活。
俗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
王嘉駒笑了,四年多時間許多東西都在改變,唯有對方的性格仍然是老樣子。認識一個人不容易,瞭解一個人更不容易,王嘉駒對董作為的瞭解又深刻地進了一步。他認為董作為誠實可靠,可以委以重任。
王嘉駒回省城不久,董作為當上了縣委書記,三年後升任南集地委副書記,再三年升任南集地委書記。
他這幾年的經歷印證了一句古話——十年不鳴,一鳴驚人。
當上地委書記後,董作為的眼界豁然開朗起來,昔日土包子形象蕩然無存,唯有改不了的鄉音在提示旁人——他是從基層幹起來的幹部。
在王嘉駒眼裡,董作為再怎麼變也是昔日那個誠實可愛的董作為。
隨著年齡的增大,王嘉駒越來越留戀友情。當了十幾年省委書記,年年高朋滿座;離開書記崗位方曉人情冷暖。這是一個很世俗的社會,有利就來圖,無利就避讓,只有董作為還是老樣子。
董作為把剛才見到書記、省長的情況向老書記作了彙報,並把社會上的傳言和自己的憂慮和盤托出。
工作上的事王嘉駒不願多講,特別是有關人事變動方面的事更不願多講,原因很簡單:一是他知道的情況不多,幹部問題、人事問題都是省委職權範圍內的事,他們人大隻管省政府各個廳廳長的任命,並且這些廳長的名字也是由省委定下來後交人大透過,人大隻是履行一下法律手續,一般情況都能透過,只有少數個別人落選;二是黨的紀律不允許,黨內沒有公開的事他不能透露,違反原則的事他不幹,他明知道鄧中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