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裡,敦煌壁畫被盜賣得非常嚴重。尤其是很多境外的盜竊集團,都會想法設法把原始的壁畫揭下來,盜賣出國。無論是國家也好,還是一些民間收藏家也好,都在盡其可能地挽回損失。
所以,有時候會有一些被盜賣出去的文物會透過各種渠道返回國內,重新修復後,作為展示品或者收藏品保管起來。
也許這幅敦煌壁畫也是這樣。是文修專業透過某種手段回收回來的,只是暫時還沒有修復好,沒能返還回去而已。
不過,就算是這樣,它也應該被好好保管修復,怎麼能拿到這種場合來?而且看它現在這樣子,之前都沒有好好儲存過!
蘇進眉頭緊鎖,半天沒有吭聲。
這時,下面以及臺上的學生,全部被石壁殘片展露出來的畫面驚呆了。
尤其是近距離看過去,那歷久彌新的鮮豔色彩,那靈動的仙女神韻,簡直讓人目眩神迷!
此時,靠近壁畫的位置,一片安靜。只有離得比較遠,看不清實景的同學,才在小聲詢問著周圍其他人是什麼情況。
過了一會兒,蘇進握了握拳,讓自己冷靜下來。
他開始用一個文物修復師的眼光打量眼前的壁畫。
這幅壁畫儲存得不算很好,上面有10%的部分顏料剝離,其中5%左右的部分程度比較嚴重,已經看不清壁畫的原貌了。
剩下90%的部分裡,只有40%完整清晰,只需要清洗,剩下50%,顏料部分剝離,需要修補。
這幅壁畫的修復難度比較大,按照蘇進他們以前的工作習慣,需要先做好前期策劃。策劃中,需要羅列出需要使用的工具和修復手段,提前準備好。最關鍵的,需要配合手繪圖形和電腦製圖,補足缺陷,提前設計好修復後應有的狀態。
這一項工作相當複雜,尤其是像這幅壁畫裡,那5%看不見原貌的部分,其中涉及到一個飛天的手部動作,和另一個飛天的後腦髮型,想要補充的話,就得參考敦煌飛天圖的其他形態,進行推測補充,達到神似形似的地步。
其實對於任何一項修復工作都是這樣,正式開始動手,都是修復的後半部分了。真正重要的,還是前期工作。前期沒做足準備,後期絕對搞不成功!
現在文修專業的老師都把壁畫搬到公開課的臺子上來了,這是不是表示,他們的前期工作已經全部做好了,只差最後一步了?
一看見這塊敦煌壁畫,蘇進就產生了不祥的預感。但是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往好的方向想。不知不覺中,他的拳頭就已經握得緊緊的了,指甲幾乎戳進了掌心。
這時,馮劍峰轉身揮了揮手:“你們站到那邊。”接著又向文修專業的十個學生招了招手,“你們站過來。”
安排好位置之後,他轉向臺下,深吸一口氣道:“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一幅破損成這樣的壁畫,是怎麼修復如新的!”
0042 如新?
修復如新?
蘇進一聽這四個字,心裡就有些猶豫。
文物修復是一個古老的行業,裡面的很多規矩也是經過時光流逝、不斷的討論之後才被確認下來的。
譬如,文物修復,究竟要修成什麼樣,這就經過了好長時間的討論。
到後期,一個主流的意見是,所謂的修復,就是要修復成原樣。
這樣問題又來了,所謂的原樣,指的又是什麼呢?
一種說法是,這裡的原樣,指的是這件文物最先被做出來的樣子。也就是說,要完全去除時光的痕跡,修得跟它剛做出來一樣。
另一派則不以為然。文物文物,就是經歷了無數歷史之後留下來的成品。文物上面留存的歷史痕跡,本來也包括了無數的資訊!文物修復,必須要把這些資訊也儲存下來。修復師要做到的,就是讓它恢復成完整的形態,讓破壞不再繼續下去就行了。
蘇進從事文物修復工作的時候,就聽這兩派吵過無數次,簡直聽得耳朵都要長繭了。到後來,他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理念。
那就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判斷文物被破壞什麼樣了,需要什麼程度的修復。其次,要看文物修復之後的目的。是為了保留資訊,進行研究;還是為了展示古老工匠的藝術之美?
前者的話,當然最好是修舊如舊;要達到後者的目的,修舊如新也無妨。
但是不管是修舊如舊還是修舊如新,文物修復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保留它“應該有的樣子”。細化下來分很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