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小生只怕黃河一旦承受不住,沿河兩岸的百姓,怕是一場大禍就在眼前了。若是那黃河不改道的話,尚有三分僥倖。只是此時……唉!”說著,已是一聲長嘆。
肖遙點點頭,沉思道“那黃河改流之事,我曾聽小蘇學士講過。似是紹聖元年的事情,為了不是京都受黃河水患威脅,大臣多主張改道東流,分流而治。那新修地河道怕是擋不住黃河大水地。當日小蘇學士,亦是為此事而被罷相。”
吳用點頭,悲憤的道“正是!這幫京官兒老爺,便只想著自己地身家性命,於百姓之命,向來就是視如螻蟻,如何肯去多想。想小蘇學士那般為民著想的官兒,已是甚少了。”
肖遙點點頭道“你去速去查點咱們買下地地,總計有多少?若是都利用起來,能安置多少人?還有,你速去貯備屯糧,務必使所有糧庫盡數滿倉。再多備藥物、雨具、衣物、被褥等等。”
吳用眼睛一亮,歡聲道“二哥,你可是為了一旦黃河決堤,安置流民準備?”肖遙眼望天空,緩緩點頭道“我當日囑咐你早早購買這麼多的田地,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多聚些自己的農戶。咱們若要生存,若想活的更好,必須要有自己的資本。當時買地時,還在憂慮,從哪裡來那麼多的人手,不想老天爺竟是幫我想到了。此番,如果真是黃河潰了,勢必有流民往京都避難。我料朝廷不會接納多少,定會封城以拒。到時候。
吳用大喜接道“到時候,咱們只需放開來接就是,即充實了民戶,又解了朝廷之急,還能贏得最可貴的名聲和民心!二哥,當真好算計!妙計!妙計啊!”
肖遙轉頭看看他,微微搖頭,苦澀道“你也莫要高興太早。我一人之力又能做多少?再說我也不是什麼救世主,這樣來做,不過是對大家都有好處罷了。其心並非純正為了救民,沒什麼可值得高興的。你去吧,趕緊佈置安排,我料一旦大雨下了,不會給咱們多少時間的。所需多少銀錢,你自去找曦兒和月兒支取就是。”
吳用一窒,默默點頭。轉而又道“二哥,咱們置了這許多田產,家中似是沒有多少餘錢了,這以後怕是……
肖遙轉頭看看他,微微一笑道“銀錢之事,你不需擔憂。只要過得這段時間,等咱們人手足了,我自有手段就是,屆時,怕是加亮你數錢就能數到手抽筋,呵呵。”
吳用疑惑,遲疑的問道“二哥,計將安出?”
肖遙看看他,嘴角微微勾起……
網友上傳章節 第七十五章 流民
公元1099年,大宋哲宗元符三年夏,天降暴雨達數日之久。5年前經過改流的黃河河堤,終是在一聲悲鳴中,轟然而塌。內黃決口,東流斷絕,黃河之水復向北流故道而去。滔天的黃水帶著無盡的泥沙,迅即衝向兩岸。河朔、山東兩地一時間,屋毀田淹,浮屍遍野。
哲宗大怒,立即下旨,奪督水監主官吳安持、鄭佑,修河司李仲、李偉等人官職,即刻投之遠地,不復再用。又令政事堂督令工部、民部即刻救災,朝堂大亂。
此時,河南往山東的方向,肖遙與武松二人,正艱難的走在滿是泥濘的道路上。放眼望去,大雨如注,前方一片的晶亮,被雨點落下擊打的坑坑窪窪,一片麻點。
看上去平整的路面,一道道水流沖刷過的痕跡,隨處可見。馬蹄落上,直沒至腳踝。二人下襬上早已是一片斑斑點點的。
“二哥,咱們人手實在有限!便是如此接應,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如何是好?”武松坐於馬上,皺眉嘆道。
“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總強於什麼也不做!”肖遙面色堅定的望著前方,緩緩說道。他與吳用當日商議之後,全府上下即時動了起來。漪月親自指揮,派墨硯自各處大肆收集糧食,不幾日,已是將家中所有糧倉塞滿。
又使人將吳用購的布匹,木綿等物趕製成各式衣物、被褥等。吳用整日裡腳不停歇的裡外奔走,將所有需要的物件,各處細節一一打點精細。李逵此時倒是顯出作用,帶人往來揹負,有蜀中三鷹幫著,終是在大水爆發的前一天,將各項所需備齊安置好了。
只是那於流民所居之地。實在是來不及搭建了。只得草草以延綿幾里的大棚暫且遮雨。小妹帶著郭定和扣兒,每日裡便是熬粥,分發給不絕而來的流民,還要安排郎中,給患病的流民診治。依著肖遙的囑咐,對於患者必須行隔離之法,不得使其與其他人混雜一處,以免有傳染病擴散,造成災害後最可怕地役症。整個竹園上下。都是累地腳不沾地,筋疲力盡。
幸得流民感激肖遙收留的恩德,自發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