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一旁的電話正好響起,
“喂,哪位”年輕男子問道。
……
公路上,一輛lanbsp;stratos正在疾馳,車內坐著的正是之前的年輕男子,他叫龍曉華三十四歲是南京市刑偵隊新調來的法醫,龍曉華的祖籍在江蘇省的南通,世代在當地經商,生意做得很成功,家裡家境不錯,相當富裕,頗受到當地鄉親的尊敬。
可惜龍曉華並不喜歡經商之道,他從小就夢想一名警察,為了這目標當年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考入了警校,在校是他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如柔道,摔跤比賽等,當然也學會了中國武術。他意識到做警察必須與社會各界打交道,口才要好才能做一位稱職的警察,於是參加了學校的各類演講比賽,並得到許多大獎。
參加工作後,由於他的積極上進,給領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當有進修的名額時便推薦了他,進修時又給當時執教的導師留下了好印象,幾年後他終於獲得司法鑑證方面的博士學位,兩年後他就被調來南京市刑偵隊擔任鑑識化驗室主任,不久前和他交往了一年的女友也答應了他的求婚,兩人便一起搬來南京住。
方才龍曉華正在和妻子整理新房,刑偵隊打來電話,說在市郊某垃圾場發現一具焦屍,請他馬上前往現場勘察。
打電話來的刑警有告訴龍曉華詳細的路線方向,此時龍曉華正沿著高架開向案發現場,開了四十多分鐘的車,龍曉華終於來到了案發現場。
當龍曉華趕到現場時,天已黑了,但是仍有一群記者和好奇的民眾在旁觀看,兩位刑警及多位當地的民警正在四處走動。龍曉華心想,糟了,現場可能又被破壞了。
一般來說,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主要是由刑警來負責,一般警員從事巡邏工作。只有執勤多年,對刑事案件的處理有一定經驗後才能升任刑警。刑警受理案件後,要負責案件的偵查,證人及證據的收集,以及最後的出庭作證。而鑑識人員則負責現場物證的收集,化驗及鑑識,提供新線索,導正偵查方向,確認嫌犯身份及證明其犯罪,因此要成功地偵破一宗案件,需要兩者的密切配合。
龍曉華立刻上前和兩位刑偵隊的同事打了聲招呼,透過同事的敘述他對案情有了大致的瞭解,接下來就是要做現場勘察了。
龍曉華小心翼翼地走到屍體的旁邊,地上已有很多不同的腳印,屍體的頭部及衣服顯然都已經被動過,於是他責問當地的民警為何沒有先封鎖現場,從來沒有處理過刑事案件現場的兩名年輕民警支支吾吾地無以對答。
封鎖現場,是偵破案件最重要的一環。在保留完整的現場上,刑事鑑識人員才能收集到犯案者的指紋,腳印,毛髮等。這些印痕及物證可能無法用肉眼看到,但是可以用一些化學藥品,鐳射或儀器將潛藏的痕跡顯現並摘取下來。在戶外的現場中,還可以從鞋印的深度及方向判斷犯案者的體重及來去路線。
刑事現場處理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要保全現場。第一位到現場的警員必須完全封鎖現場,不讓任何人進入,以免現場的證據被汙染活遭破壞。刑警或刑事鑑識人員,在進入現場前也必須對現場有大致通盤的瞭解,才能有系統地收集物證。
一般來說,天然的日光是勘查現場的最佳光線。鑑識人員往往必須與時間賽跑,至於夜間是否要在戶外的現場進行勘查就視情況而定。尤其是天氣的變化可能使許多有用的證據消失,比如,露水,植物成長,動物活動等都會埋沒物證或痕跡證據。
一場小雨就可能將一些血跡汙斑完全沖走其它一些生物跡證如頭髮,*斑,尿液斑,糞便,鼻屎,面板組織和腦漿等等,也可能因為乾燥或被水沖走而消失,在昆蟲活動的季節,這些證據也有可能被吃掉。
由於現場維護不良,再加上微物證據儲存不易,龍曉華決定爭取時間,徹夜勘查,他蹲下身子仔細在雜草從生的地面上勘查屍體,經過勘察,他發現屍體已完全焦黑。
人體顯然是不可能自己燃燒的,因此燃燒必需具備引燃物,助燃物,氧氣,熱能和分子連鎖反應,而一般來說現場中的氧氣,熱能和分子連鎖反應是無形的,因此現在尋找助燃物和引燃物成了唯一的線索,然而種種現象表明這裡並非第一案發現場。
因此經過幾個小時的搜尋,在垃圾場附近五公里外的某個區域,終於發現了兇手焚化屍體的第一案發現場,透過對當地土壤及殘餘物的分析,結果顯示助燃物應該是無鉛汽油,一般來說戶外地區縱火引燃物百分之九十都是使用打火機或火柴,很少有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