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國民黨從延安得到一點東西。不僅糧食都帶走了,就連桌椅板凳、門窗也沒有留下。時為中央警備團手槍連連長的高富有回憶說,妻子醃的一缸酸菜,也在臨走前順著山坡滾到了山根。延安變成了一座空城。

中共中央認為,面對強大的敵人,取得戰爭的勝利,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

陝甘寧解放區的軍民按照計劃有序地進行撤退。

最後撤離的毛澤東

20世紀40年代的延安

第一批撤離的多為女同志,中央機要局機要處譯電員馬可玉就是其中一員。她當時結婚不久,又懷孕了,便派給她小毛驢帶著部分檔案先行撤離。撤離的路途中充滿艱辛,任弼時的女兒任遠志的腿就在行軍路上摔斷了。她記得是在晚上行軍的時候,“我看不見,過一個小河溝的時候,一下就把腿摔壞了。我的腿趾骨一下就分開了,整個腿都腫了。開始騎老百姓的毛驢,又騎過老百姓的黃牛,最後有些地方實在沒辦法了,馬都不能走的山坡,都是同學揹著我過來的”。

撤離延安(2)

疏散到1947年3月中旬的時候,留在延安中央機關的人已經很少了。即使留下來工作的人員,也在隨時準備撤退。

在延安的西北野戰軍部隊和陝甘寧邊區的民兵面對十倍於己的敵人,同仇敵愾,沉著應戰,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

實力強大的胡宗南軍隊正逐漸逼近延安,3月18日中午,敵人已經到了三十里鋪;太陽落山的時候,敵人快要到達延安的寶塔山了。

轉移檔案和檔案的隊伍

對於堅持最後撤離的毛澤東來說,形勢已經很危急了。時為中央前委司令部作戰參謀的劉長明談到當時情況的緊迫:“敵人已經到達南離延安城還有七里路的七里鋪,能聽到清晰的炮聲。敵人空投的炸彈,將窗戶炸得轟隆轟隆響,炸碎了窗戶紙、窗玻璃。窯洞裡桌子上的暖水瓶忽悠忽悠地晃。”在這種情況下,工作人員急切地希望毛澤東趕緊離開延安,但是,作為中共領袖的毛澤東仍然沉著地研究著眼前的局勢,對敵人的進攻方向和自己的撤退方向進行分析。

誰也勸不動毛澤東,大家都在等待著。這時,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從前線回來,聽說毛澤東還沒有走,就直接闖進他的窯洞。劉長明回憶,彭德懷一進窯洞就喊道:“老毛,為什麼還不走?趕緊走,你再不走,我叫別人用擔架把你抬走。你得聽我的,我現在是司令員,我對黨負責,你得聽我的。”聽到這話,毛澤東說:“咱聽司令員的。”終於動身了。

要放棄生活了十年的延安,對於毛澤東,對於這位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來說,要下這樣的決定是很難的,也是要有魄力的。因為這十年,他和中共中央與延安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在最後離開延安的時候,毛澤東還堅持,非要親自看看胡宗南的兵什麼樣。誰都可以感受到這位領袖被迫撤離延安時的不甘心。

當時只有一百五十多萬人口的陝北人民,養育了這支剛剛經歷過長征的隊伍,並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的新式政權——陝甘寧邊區政府,大批年輕人投奔而來,革命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而這一切,就要被蔣介石、胡宗南無情打破。

(2) 主動撤離

為了誘敵深入,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1947年3月18日晚上,毛澤東決定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陝北。

服務於中央領導人的中央辦公廳秘書處幾乎同時接到轉移的命令。中央辦公廳秘書處的部分人員負責把中共中央的重要檔案和檔案轉移到山西的晉綏解放區。時為中央前委機要秘書的李智盛還記得當時整理檔案准備轉移的情況:“把重複的,有兩份以上,三份以上的,印刷的,全部燒掉,留下一份,這樣就精幹了,可以縮小數量。因為當時沒有汽車,完全要走山地,要靠牲口馱。”考慮到檔案的重要性,由一個連護送秘書處進行轉移。

毛澤東乘坐吉普車離開不久,胡宗南的先頭部隊就已經到了延安城下。

在敵人的炮火中,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隨行隊伍向延安東北方向轉移。轉移途中要經過延安機場,為防止敵人的偵察部隊在那裡設埋伏、埋地雷,時為中央前委警衛科科長的慕丰韻被派往先期偵察地形。慕丰韻現在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都覺得僥倖,“我帶了個騎兵連就過去了,那個時候也沒有掃雷器,怎麼辦呢?我就告訴騎兵連,拉一條直線,衝過去。有地雷就響了,沒有地雷就過去了”。值得慶幸的是沒有地雷,隊伍平安地透過了,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