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大量西軍殘餘退入城中,各地流民也都來了,老弱婦孺也沒辦法在這樣的戰亂中生存下來,太原城中地青壯自然很多。
“不管怎麼說,河東應該是我大夏國的好鄰居,至少在未來十年內如此。”李良輔下結論。
“可……我總覺得有些擔心。”拓拔山嶽微皺著眉頭,心神好象有些恍惚。
趙楷地皇宮本是從前的太原知府衙門,看起來有些簡陋。很多房屋還鋪著麥草,圍牆也有些裂痕。為了籌備新君登基,楊華特意命人將皇宮周圍地兩條街拆了,在地面上鋪上青石板,如此一來,皇宮倒也顯得莊嚴肅穆。
宮門有一個十六歲左右的太監帶著一群內侍等在那裡,因為太監沒鬍子,因此,這個內侍看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孩子。而且,最令李良輔感到不可思議地是,他中還抱著一頭雪白的波斯貓。
見眾人走到宮門前,太監微微一笑,大剌剌地說:“依靠規矩,大家都把兵器交給咱家吧。”
眾人都紛紛將手中的兵器遞過去。
輪到楊華時,小太監一翻白眼:“陛下有旨,楊將軍可帶劍。”
“黃公公,你的貓不錯。”楊華一揮袖子朝前走去。
“別想打我的主意。”小黃公公有些生氣,跟屁蟲一樣追上去:“我但凡有什麼好東西,你就叫小陀螺過來討,你都是國公了,怎麼老同我這個小黃門過不去,你好意思嗎?”
“亂七八糟的!”李良輔不住搖頭。河東軍雖然軍威雄壯,但其他地方看起來卻很是古怪,有一種草臺班子的味道,心中不禁又鬆了一口氣——河東,不過是一個由軍閥扶持的小朝廷而已,武強文弱,事行無度,不足為懼。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二百八十九章 虛實
承皇帝的皇宮本由前太原知府衙門改建而成,廳堂現在又湧進去這麼多文武百官,頓顯得十分擁擠。
官員們都擠在一起交頭接耳,皇帝繼位沒幾天,新朝官員成分複雜,很多人都還是第一次認識,加上楊華本人又是軍漢出生,為人放達,不是那麼講究禮儀。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於是,大家也都很隨便。一進大廳,相互引見的,彼此寒暄的,吵成一片。
李良輔心中好笑,他定睛朝御座上看去,卻見上面坐著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面板顯得有些蒼白,這大概就是天承皇帝趙楷吧。
趙楷失神地看著下面鬨鬧的群臣,有些莫可奈何的樣子。
仔細一想,李良輔很快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新君剛登基,還沒建立起自己的班底。百官中,以前的靖康老臣資歷擺在那裡,未必把皇帝放在眼裡;而河東將領只聽楊華的。新朝要想理順人事關係,尚需很長一段時間。
大概是看下面鬧得實在不象話,皇帝的心腹趙明誠再按耐不住心頭的怒火,他大喝一聲:“陛下面前,你等鬧成這樣,成何體統?”
可惜,他以前名不見經傳,在一眾宰相中威望最低,雖然喊得聲嘶力竭,表情也莊嚴肅穆,卻沒有人理睬。
“臣,右金吾衛上將軍檢校太師許國公楊華參見陛下。”楊華大步走向前去,一作揖。聲音也不大,但穿透力極強。剛才還鬧成一團地大殿靜下來,所有的官員都屏住呼吸看過去。
“楊愛卿免禮。”皇帝手虛虛一扶。
“謝陛下!”楊華順勢直起身來,手按刀柄大步朝御座走去,一雙牛皮靴子敲在地板上,響亮異常。
“啊!”這個時候。李良輔突然聽到大宋皇帝發出一聲不為人所察覺地叫聲。在仔細看去。御座上地那個年輕人用恐懼地神情看著楊華。
楊華一拱手:“恕臣無禮。”說完話。他轉身對著眾官朗聲道:“今日有夏國使臣前來進貢。此乃聖上德行所至。乃我大宋聲威播於四海。”
他越說聲音越大。聲音在這間並不大地殿堂裡激起迴音:“夏國使者。獻國書!”
李良輔忙收攝心神。帶著拓拔山嶽將國術呈了下去:“恭賀大宋皇帝陛下登基!”然後說了一番宋、夏乃兄弟之邦。當永結盟好。還望陛下賜下歲幣云云。
一個小太監接過李良輔手中地國書。遞到皇帝手邊。
大宋皇帝地身體顫得更明顯了。他連連擺手:“別給我。別給我……”大殿中。所有人都驚得呆住了。
楊華在旁邊一皺眉頭:“陛下,你是天子,應該自稱為朕。”
“朕……朕身子不好,一應大事還請楊將軍做主吧。”
“陛下保重龍體。”楊華眉頭舒展開來,他一把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