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是文天明,有幸跟幾位薊京的“大人物”同桌,較為興奮。
這話題也是越扯越深,郝帥這邊還好一些,最近主要的事情就是繼保裝置的更新,方向是要跟上計算機發展的步伐,也就是自動化的步伐。最近華北電網出的幾次事情無疑讓領導們對繼保和自動化產生了空前的重視,如果夠完善的話,很多事故實際上是不會發生的,在產生影響之前裝置就可以進行自動處理。
這方面的壓力自然讓郝帥所在的處室苦不堪言,不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恰恰就是因為要等自動化那邊的程序。
之前華長青各種言論風聲水起,什麼電廠自動化,電網自動化、資訊化等等等等,大家都等著這邊的進展,好讓裝置跟上。可華長青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了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即便手中掌有相當的權力,推進速度卻仍是極其之有限。
究其原因,其實並沒多麼複雜。
機關做有些事確實慢,但做另一些事必須快,小到華北局安排張逸夫等人的調研,大到電力部推行自動化工作。簡單來說,領導吩咐的事要快做,給領匯出業績的事要快做,三令五申的事要快做。就像冀北電廠搞達標一樣,張逸夫一旦參與,說做就做,雷厲風行。
可為什麼大領導支援的自動化專案卻進展緩慢呢?
這隻可能有一個原因,就是做事的人跟領導犯擰了。
部裡大領導要推進自動化,要在屆滿升職之前掙到一個大業績,對時間自然有要求,而最快的方式無外乎砸錢,無外乎引進,歐美日都有大把的成型自動化系統,只要扔錢過去買過來用,配置到電廠與電網就好了,這其實也是用華長青的最大目的,組織上認為他該是輕車熟路的。
但華長青偏偏是個犯擰的主兒,他給資本家賺錢賺夠了,回國是要幫社會主義大家庭賺錢的,怎麼可能再回過頭來給資本家送錢?他堅定地要走自主研發路線,頻繁走訪電科院,電力大學等科研教育機構,希望組織起一批人,做出一個企業來搞定這件事,從研發開始,走自主路線,做出中國人自己的自動化系統。
這看上去絕對是好事,但對領導來說就不一定了。搞研發,錢投進去,不知道多少年才能開花結果,不知道開花結果的那一天自己身在何地,甚至不知道能不能開花結果,最後就算真的開花結果了,那果子也只是果子,倒不了自己的腰包裡。
與其相比,幹嘛不直接砸錢進口呢?放著名利雙收的好事不做,非要自己搞,領導是必定不會樂意的。
但領導又不能直說我不樂意,我沒心情組織自己研發,咱們還是把錢送給美國佬和日本鬼子吧!
這種尷尬的情況,也便造就了華長青的舉步維艱,屢屢碰壁。
鄭道行這種仕途意識很強的人,跟著華長青做事,也是苦不堪言,只有在自己人吃飯的時候發些牢騷,只是他不敢說領導的不是,也不敢說華長青的不是,只有怪老天了。
而作為過來人的張逸夫,對將來的趨勢無疑再清楚不過。
確實,就現在而言,為了出成績,必須先砸一筆錢下去,做出一些真正的東西,一方面好給領導交差,一方面也好讓大家見識見識自動化的效果。
與此同時,自主研發必須抓緊,藉助已有條件,一方面消化吸收引進裝置經驗,一方面根據我國電網現狀和管理特點,做出符合我國情況的自動化系統,待時機一到,便可申請試點執行之類的安排,確保安全執行過關後,再開始普及。(未完待續……)
218 無法接受
十幾年後,全國電廠電網的自動化裝置、系統,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國產了,不僅如此,還可進軍海外,實際上是萬里江山一片紅的場景。
而現在的鄭道行,只是幹早了兩年而已。
看著苦惱的鄭道行,張逸夫悉心勸道:“咱們畢業了能做實事,就已經不易了,你沒見到多少研究生天天抄電網資料呢,先做著吧,路還長。”
“嗯,只有這樣了。”鄭道行無奈搖了搖頭,“就是感覺自己每天忙來忙去,毫無成果,哪個領導卡一下,十天半個月的努力就白廢了。有的時候我真覺得去電廠挺好,至少做一件事,算一件事。”
“呵呵,道行你想多了,早晚要離開電廠的,估計過倆月我也要到華北局了。”
“哦?”鄭道行還不知道張逸夫將來的安排,驚訝問道,“領導已經許了?”
“算是吧,搞降煤耗的事情。”張逸夫說著拍了拍身邊的文天明,“帶著小文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