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先接受了,然後謝謝伯父。
但夏濟民顯然是一個目標明確的人,看樣子還是一個掌控欲很強的人,送這本書的意義實在是再明顯不過。
實際上在每個人眼裡,張逸夫都是不同的。
在牛大猛眼裡,張逸夫是一個有知識,有實幹精神的好青年,尤其在電廠執行方面基礎很紮實,可以幫電廠達標。
在趙文遠眼裡,張逸夫是一個知慎重緩急,遇大事亦可扛起,膽大心細且有相當城府的青年。
在穆志恆眼裡,張逸夫是一個政治性明確,視野開闊,又穩重、又有激情,可以做出大成績的好青年。
在華長青眼裡,張逸夫是一個具備先進知識,敢想敢幹,非常適合搞自動化,搞軟體的好青年。
他們都只看到了張逸夫的一面而已,而眼前的夏濟民,同樣也只看到了一面。
懂水的人很多,懂電的人也很多,但同時懂水和電的人,就太少了。即便此前張逸夫並未扯出什麼太深太專的知識,但單從對宏觀的把控,未來的預知,以及對美國水電和中國水電宏觀上的認識,他就已經夠懂了。
此外,在交談過程中,張逸夫敏銳地抓住了自己的態度,毫不猶豫地大打出手趕走了祁霖,幫自己把不方便說的話都說了,可見這個張逸夫不僅僅是空有一身血氣而已,審時度勢方面也夠機靈。
穆志恆看上的人,高工,年紀輕輕的科長,這每一個標籤都足夠出色了,外加張逸夫從最基層的電廠開始發展,下一步就是電管局,這種晉升的路數是最強悍且標準的,皇親國戚栽培子女都是這麼搞的,張逸夫小小年紀,自己倒也會安排。
如此的苗子,該抓住。
因此在夏濟民眼裡,張逸夫足足領先那個祁霖太多太多了。他對遙遠的那塊夢想鄉沒有一絲一毫的期待,他只希望最後能夠倒在腳下的這片土地上,不要留下任何遺憾。
那麼他的遺憾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