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暫無總工一職,搞技術的人也只能是副部長、副廳長一類的頭銜。
張逸夫老遠聽著,基本什麼都沒記住,只知道老大名為張正誠,遠遠望過去什麼都看不清,只知道他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此人無論姓名、背景、相貌,張逸夫都是聞所未聞的,就連搜尋腦海中的組織幹部資料,都找不到這號人。
但大領導話一出口,嚴峻形勢一談,卻是熟悉的味道,昏昏欲睡的感覺。
要說電力部,也是命運多舛了。
建國之初,成立電力工業部,50年代末,與水利部合併變成水利電力部,隨後又分家成電力部和水利部,80年代初再次合併為水利電力部,80年代末,又拆分成能源部和水利部,90年代初,又重組為電力工業部,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後續又幾經折騰,終於改組為企業,由電力部變成國家電力公司,進而拆分為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外加幾大發電集團。張逸夫前世所在電廠就隸屬於發電集團之一。
表面上看著是群雄割據,該有競爭打破壟斷才是,而其實電力部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存在著,其本質沒有絲毫變化。為什麼?因為總公司董事長依然是部級幹部,依然要走仕途,而非為一個企業貢獻一生;為什麼?因為國情與政治要求擺在這裡,供電輸電這種事不可能交給民營來做。為什麼?因為這塊蛋糕依然是大家的,誰也無權去搶,更別提電價競爭。
而作為一名基層普通的電力人,在工作流程和晉升途徑上基本沒什麼變化,唯一變的,恐怕就是工資獎金了。
拿1990年來說,張逸夫一個月工資不到兩百塊,這還是本科生,而到外面飯店隨便拉一個廚子,搞不好都有四五百,做買賣的就更別提了。而幾十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