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夫自然也不敢只顧自己耍嘴皮子,多次引出胡海濤,讓他談兩句,不要讓這位領導顯得特別醬油。
半天的交流結束,下面的議程只得往後推了。
午飯的時候,張逸夫觀察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湘港和彎彎的參會成員都與大陸這邊刻意保持一定的距離,湘港那邊還有理由,緊抱英美大腿,與那邊交流更多一些,彎彎則是與日本人走得更近一些,僅有的兩三名參會者,乾脆和日本隊伍坐在一起。
張逸夫本來想拉著胡海濤過去聊聊認識一下,對於他來說這都是讓更多人認識到恆電微機保護和E1的機會,港臺市場也剛好是一個正式出口之前的突破點,一家人肯定更容易聊。
胡海濤卻對此沒什麼興趣,中國團包括他在內的大多數人跟港臺交流都十分有限,主要是湘港那邊的人有些瞧不起這邊,不想自尋沒趣,而與彎彎之間有比較深的政治淵源,生怕說多了出問題,他也勸張逸夫不要多話。
張逸夫想想也對,湘港電力行業無論是資本上還是技術上,暫時都對英國體系有著絕對的依賴,而彎彎由於自身地理原因和貧瘠的能源分佈,發電系統則更偏向借鑑日本,核電已經成為主流方向,幾乎都是進口的日本裝置。
近在咫尺的一家人市場,也不是那麼容易進去的啊。
胡海濤說的也對,與彎彎交流在政治層面上更為尷尬,儘管沒有上升到國家大事那種政治,而真的是電力系統技術這方面。做個假想,現代戰爭中能源供應幾乎就是古代戰爭中的糧草,誰能破壞對方的電網,等於幾乎就是切斷了對方的後勤生產。大陸還好,遼源廣闊,可彎彎小島卻時刻都保持著危機意識,不願透露過多的電力細節,這種心情本身就會給雙方的技術交流造成巨大的隔閡,至於微機保護和自動化系統,他們自然更不敢用大陸品牌了。
思來想去,張逸夫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跟著組織走吧,別多生事端。(未完待續……)
750 任務
下午的會議中,其他各家進行論文報告,包括胡海濤,也準備了一篇關於“中國微機保護標準”的論文與大家探討,張逸夫並未發表過多的看法,只是在一些點上提一些想法,顯示一下水平即可,順便,跟施羅德互捧臭腳也是少不了的。
會議快結束的時候,施羅德非常“識趣”地提出吸納新成員和觀察員的話題,縱觀全場,值得吸納的恐怕也就是中國一行人了。一些人很快表示附和,中國近年來的貢獻與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理應成為正式成員,大家同時也很期待E1在投產後的表現,希望在未來的會議中見到張逸夫。
張逸夫本欲抬胡海濤為成員,自己混個觀察員就好了,但眼下的情況,實在不合適,胡海濤也知道不合適,暗示張逸夫這次自己上就好了。
經過簡短的表決,張逸夫成為正式成員幾乎全員透過,連日本成員也不得不舉手認可,當然這只是內部透過,後面還有程式要走,成為正式成員後張逸夫會接到通知。
第一步任務由此輕鬆完成,畢竟這裡是講技術的,技術上得到了認可,一切都理所應當,何況還有施羅德一方的支援。
張逸夫本欲借勢提出直流輸電對交流保護、控制影響的研討,卻被胡海濤勸住,他的意思是時候未到,不急。
餘下的三天會議也十分充實,張逸夫漸漸適應了這個環境,甚至連口語和詞彙量都得到了強化。與會者多數對微機保護和自動化的認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他們還難以想象將來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此同時制約他們的,還有微機的“不穩定性”。現階段頻繁“黑屏”的作業系統以及相對脆弱的微機保護屏櫃工藝等因素確實存在,相比於已經成熟穩定的積體電路,PLC等裝置,他們認為微機穩定性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可那是另一個工業的事情了。
張逸夫在頻繁的交流中也逐漸認識到,自己對微機的理解即便在國際上也領先了許多。必須利用好這個優勢,有機會的話,在下屆會議,一定要拿出讓人信服的東西,藉著發達國家在電力方面投入資本的放緩,搞不好真的可以走上國際市場。
同時在私下裡,張逸夫也與施羅德商議了恆電去西門子考察的細節,無論是北漠自動化,還是未來的環保裝置生產。雙方都有千絲萬縷的合作,不深入面對面一下是說不過去的,初定這個時間大概在95年春節前夕,張逸夫也提前說了,到時候去的人也許不止恆電,而且很可能是中國有關方面的領導幹部帶隊去,這同樣也是合理公關的一部分,西門子對此自然極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