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5部分

”,而非“實踐中”。

當然這也沒什麼去質疑的必要。這裡本身就是最前衛,最尖端的技術交流。需要的就是投石問路,引路,開路。

張逸夫的報告最後落實在E1上,如今恆電也參與到了北漠電廠的設計工作中去,與ABB西門子等廠家共同合作,在建設階段。就會統一很多事項,後續的實際自動化建設中,也有統一的計劃,一些裝置難以統一的介面,也在接洽與商討方案中。不過最關鍵的通訊問題,PRO已經完美解決了,他也同樣遵循著IEC的通訊標準,在未來自動化標準制定過程中,無論是PRO在電力自動化中首次大規模應用,還是恆電的E1系統的落成,都將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發言結束,眾人大約有半分鐘沒有說話,基本都是在消化他所說的東西。

這些設想,實際上早有人提出,只是當時的技術環境還不滿足,甚至現在也不一定滿足,否則西門子之類的傢伙早就會搞了。

但現在一箇中國人說自己把這些東西都串起來了,說的有模有樣,很多細節和解決方式都具有啟發性,這實在難以理解。

不如暫時忽略“中國”這個事實,放下這層有色眼睛,就當這個報告是一個技術領先國家說的,嘗試去接受它,研究它。

坐在靠前位置的一位成員率先抬了抬眼鏡,看了眼張逸夫的會議名牌後說道:“張先生說的很好,遺憾的是我們並沒有機會見識到E1的雛形,請問在做有人有幸參與麼?”

施羅德與當時在場的加拿大人同時舉手,而後施羅德示意你說吧,我不說了。

加拿大人點頭道:“當時我在場,E1的表現確實很驚豔,即便那只是在試驗室裡,但出色的系統效能已經被證實了。落到實際建設上,很多硬體裝置恆電都會採取進口方式,與各大廠商合作,在當時的說明中,已經給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至於這次報告的要點——現場匯流排技術,在E1投產之前,確實還無法得出有效結論。”

“是的。”張逸夫笑道,“雖然我有100%的信心,一切設計上的難點都已經攻克,但PRO匯流排標準是否能夠高效穩定的進行支援,依然要看投運後的效果。”

“這點大家請放心。”施羅德連忙說道,“PRO標準已經在工業控制中有過豐富、全面的應用經驗和基礎,完全足以支援發電行業。”

“我更關心E1系統本身。”另一位成員直言道,“這太具有突破性了,而且中國的電廠已經在建設階段,一年多後就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系統,無論是恆電還是中國電廠的管理者,都太有魄力了。”

學術交流中,環境就是好一些,沒那麼多質疑或者瞧不起,多數是讚歎,措辭也是“魄力”,而不是魯莽一類的詞語。

“謝謝你的稱讚,不過我受之有愧。”張逸夫也隨即謙遜起來,“按照我的本意,本該是E1投產後再做這類報告的,但此番受邀,盛情難卻,我來之前一直怕大家認為我是在……”

張逸夫說著,想不清該用什麼詞,趕緊問身旁的邱薔:“‘吹牛逼’怎麼說?”

“……”邱薔真的很難,翻譯工作太折磨人了,但她還是很快說道,“Bragging。”

“對,Bragging。”

眾人都笑了起來,這位英語水平並沒有剛剛報告聽上去那麼好。

張逸夫也自嘲道:“我的英語老師要求80美元的時薪,我實在僱不起了,所以還是懇請這位女士暫時當我的翻譯。”

又是一陣笑聲,大家距離也拉近了些。張逸夫並沒有中國參會者常有的那種過於嚴肅呆板之態,專業之外,給人的是陽光小夥子的感覺。

很快,開始有人問到一些不解的細節,張逸夫也一一解答,主要集中在複雜控制方面,包括負荷、蒸汽壓力、轉速、水位等等,這裡面需要實時分析大量資料,會造成通訊量的劇增。

這一點自然是E1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的。不同於傳統的,將控制和處理功能下移到現場的做法,由於各子系統之間的互聯,那會樣才會導致通訊劇增的麻煩,恆電將堅持一貫的理念,整合控制,透過PRO與TCP/IP通訊協議在“大腦”解決分析這些問題。

進而引申的問題就是通訊受阻。

於是張逸夫又不得不聊冗餘方面的設計……

沒完沒了,張逸夫的報告已經遠超了計劃時間,卻也沒人阻止,連主持人都忽略了時間。這就是學術探討,氛圍很自由,並沒有太過死板的要求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