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這件事具體怎麼搞連啟委會都沒有給出明確的方向,大家都處於裝傻充愣階段,這會兒選出了看著最老實肯幹的段有為來主持籌建,要麼事情順順利利的實施,若有岔子有風險有坑有鍋,也讓最肯背鍋的段有為來背,看樣子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在多方推薦之下,張逸夫莫名其妙扯了進來。
現在想想是誰推薦的自己?誰又不希望自己過來?誰又中立?
張逸夫不禁越想越怕,當時正是賈天芸突然性地丟擲了這件事,並且告訴自己部裡很多領導反對,隨後出現了那次“應聘會”式的見面。
而秦勇起初是不想讓張逸夫摻乎進去的,企圖拉他出來,不過會上感覺出情況後,立刻變成了中立柔軟的態度。
也許那會兒秦勇想“救”張逸夫一把,但發現已經晚了。
這個年齡扯進這麼深的事情裡,確實有點早。
這之後張逸夫也不負眾望,扛起了主力的擔子,並且積極推進技術引進,今天中午的領導施壓,剛好起到了反作用,一錘子掄到了老而彌堅的段有為身上,還砸到了隨時準備走人厭倦了這一套的張逸夫,這二位直接就打算十倍奉還了。
秦勇見張逸夫來找自己,相當單純,於是道出陽臺上那些話,給了張逸夫一個明白,最後再表示,其實咱們是同志,我會幫你的。
張逸夫就這麼獨自走在夜晚的道路上,夜風越吹越冷,心境愈發清明。
他首先很感謝秦勇把事情掰扯清楚,他沒有這個義務,這樣反倒會給張逸夫平添多餘的想法,對秦勇的立場造成不利影響,但他還是說了,讓張逸夫自己選,這是莫大的尊重。
剩下的事,不妨化繁為簡,立足根本。
引進超臨界技術好不好?
好。
跟秦勇黃正輝賈天芸賈府站在一個立場上好不好?
好。
恆電現在之所以還在那裡,也離不開關鍵時刻賈府的恩惠。
也許賈府並不代表正義,但既然代表正義的國強老師選擇了這個立場,其他的張逸夫也不用多想了,他現在就是國強老師的腦殘粉。
這次談話,非但沒有讓張逸夫動搖,反而愈發堅定,讓他了解到了其實自己有超級強力的後臺。
就這麼放手去做吧,離開之前,給未來的當權者送上最後的禮物,圓了段有為的夢,實踐對賈天芸的諾言,讓國家的這筆資金,能發揮最大的效益,讓這些人力物力得到應有的回報。(未完待續……)
504 猶豫不決
與秦勇談過後,張逸夫還意識到了另一個問題,這又從一個側面表露了現在那幾個國外廠商為何有能耐讓領導施壓放棄引進技術。
還是要換個角度來考慮,不妨拿貪腐極其嚴重,技術極其落後的越南來說事。比如中方公司要與越南合作專案,最怕的顯然是越南政府的政策壓力,最容易利用爭取的則是對方電力系統中的人,丟擲一些蠅頭小利,以點攻面贏得單子即可。
“政府”與“政府人員”的對比,展現了堅硬與柔軟。
而此時此刻,幾大廠商之所以敢放言扯皮,無非是他們抓住了某些人,而沒有受到我方政府的明確壓力,他們認為執意引進技術只是張逸夫個人,或者是籌建處這個小組織的意思,大有談判空間,這種有恃無恐恰恰是因為政府的政策方針沒有給壓力,讓他們覺得只需要搞定幾個人,就可以坐收利益。
再來看國家計委,就是發改委的前身,雖然其名聲在民間不那麼招人待見,但其主要工作都是涉及國計民生的大事,除了計劃發展改革,還有審批專案核准價格之外,少不了與各部委、地方政府的扯皮。把各個權力機關都列出了,能影響電力部決策的除了國務院,也就剩下計委了,不說別的,就電價一事,雙方几十年的紛爭從未停下。電改之後,發電企業有幾年連續財報虧損,希望適當抬高上網電價,這件事一直被後來的發改委死壓了好長一段時間,可以說發改委是制約電力壟斷專權的一柄利器,雖然其中某些人曾濫用職能,但最關鍵的維繫民生的事情他們從沒少做。畢竟其中有大量的頂尖經濟學、社會學專家。
這次部裡希望繞過發改委的前身計委,無疑也是一種爭取自主權的嘗試,希望盡最大的可能擺脫韁繩。
現如今,這種“擺脫”的弊端已經顯現一二,沒有了國家層面的權威制衡,總有人會因個人利益鋌而走險。
現下引入計委這股權威力量。就是要讓幾個外國廠商搞清楚,這裡是中國政府說的算,中